传承开放创新融合
淮南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暨冠心病介入诊治新进展继教班
淮南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冠心病介入诊治新进展继教班于10月25日下午在东方总院举办。参与本次大会的嘉宾有:安徽中医院戴小华教授、医院徐从景教授,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利*教授,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薛敏教授,中国医院范西真教授。本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共同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脉络委员会、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会上,淮南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曹安来指出,随着生活方式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增长趋势预计将至少持续至年。这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通过40多年的努力,系统构建了“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对多种难治性疾病的防治具有独特指导价值,络病理论指导通络药物研发及应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呼吸疾病、糖尿病、肿瘤、前列腺等疾病防治中展现出确切疗效。
会上,医院集团总经理江永强进行了发言,江总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充分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和防病治病的独特作用,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助力健康中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次会议是收看线上视频和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大会第一部分为在线视频收看十六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开幕式及十六届国际络病大会院士论坛。现场参会人员纷纷表示,院士通过精彩、详实的案例,充分展示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显著进展。
大会第二部分为线下学术报告会。会议由医院集团总院心血管专家李枫教授、医院心内科主任丁世勤教授,医院心内科吕庆连教授,医院院长方云亮教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曾石生教授共同主持。
安徽中医院戴小华教授分享题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基于已有的研究证据,戴小华教授指出:以“通心络”为代表的中成药物,可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症状,有效减少了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医院徐从景教授,介绍了《呼吸道新发病毒感染及中药的防治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能有效阻断轻症转为重症,促进病人康复,发挥中医药和西医药优势互补的作用,显著提高了重症救治效果,尤其是快速筛选出临床疗效显著的连花清瘟胶囊等“三药三方”,在抗击疫情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挽救患者生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利*教授,作了《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困惑与展望》的报告。刘教授指出,现代的医学研究讲究循证证据,特别是一些大型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多年来,中成药物在心律失常领域已开展了六项循证医学研究,积累了大量循证证据。对于未合并或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症状性早搏患者,可考虑参松养心胶囊药物治疗。推荐级别为IIa类,B级证据。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薛敏教授作了题为《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策略》的报告。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复发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患者比例的增加,针对我国脑卒中具有较高复发率的特点,应重视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抗血小板、他汀类和抗高血压药物是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临床实践中要遵循适度和个体化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规范的二级预防可以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
最后,由中国医院范西真教授做了《心力衰竭治疗现状与展望-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的演讲。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研究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西医治疗CHF已由"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转变为通过拮抗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阻止或延缓心肌重构,来达到治疗心衰目的,确立了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基石的药物常规治疗。在众多的中医药治疗CHF临床研究中,西药常规治疗+辨证使用中药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研究的主要方法,温阳利水、益气活血是辨证治疗中应用最多的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CHF可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显示其明显优势。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通过本次淮南市络病学会的召开,不仅充分展示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显著进展,同时加强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为促进络病学学科的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开启新的篇章!参会人员会后纷纷表示听了众多专家的充满“干货”的演讲内容,极大地开阔了学术视野。也愿意将本次学会所学内容学以致用,应用到临床当中。同时也为淮南及其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