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是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儿童肥胖症呈增多的趋势。肥胖不仅影响小儿的健康,还将成为成年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疸石症、痛风等疾病和猝死的诱因,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重视。
(一)单纯性肥胖症 95%-97%肥胖症患儿不伴有明显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下例因素有关。
1.营养素摄入过多 摄入的营养超过肌体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体内、导致肥胖。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婴儿出生前3个月、生后第一年和11~13岁三个阶段,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即可引起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并且体积增大,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不在脂肪细胞增殖时期发生的肥胖仅出现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不明显,治疗较易奏效。
2.活动量过少 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即使摄入不多但如活动过少,也可引起肥胖。有些疾病需要减少活动,在病期或病后即易出现肥胖;肥胖儿童大多不喜爱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3.遗传因素 肥胖有高度的遗传性,目前认为肥胖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
4.其他 如调节饱食感及饥饿感的中枢失去平衡以致多食;精神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亦可致儿童过食。
(二)继发性肥胖 约有3%~5%的肥胖症小儿继发于各种内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症,他们不仅体脂的分布特殊,且常伴有肢体或智能异常。
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患儿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明显肥胖的儿童常有疲劳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限制了胸扩展和膈肌运动,使肺换气量减少,造成缺氧、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换氧不良综合症。
体格检查可见患儿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者可因皮下脂肪过多,使胸膜、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白纹或紫纹;因体重过重,走路时两下肢负荷过度可致膝外翻和扁平足。女孩胸部脂肪过多应与乳房发育相鉴别,后者可触到乳腺组织的硬结。男性患儿因大腿内侧和会阴部脂肪过多,阴茎可隐匿在脂肪组织中而被误诊为阴茎发育不良。
肥胖小儿性发育常较早,故最终身高常略低于正常小儿。由于怕被别人讥笑而不愿与其他小儿交往,故常有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胆怯、孤独等。
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超过均值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3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40%~59%者为重度肥胖;超过60%以上者为极度胖。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肥胖症中医按摩手法减肥比起其他减肥方法,如针刺减肥法、耳穴贴压减肥法、耳穴埋针减肥法、药物减肥法、食物减肥法、气功减肥法,无痛苦,无副作用,轻轻松松减肥,儿童更易接受,医院及家庭推广。按摩减肥的常用手法主要以按法、揉法、滚法、点压法、推法、拿法、拨法为主。
手法操作:
患儿仰卧,医者双手掌在小儿腹部做按揉数次,约1~2分钟,再用双手掌和掌根顺时针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部位按揉数次,约3~4分钟,手法以泻为主,兼用平补平泻法,可增加手法运行频率。比法可调节胃肠蠕动功能,健脾利湿,加快皮下多余脂肪分解。
通过按摩患儿肥胖病区及淋巴点,促进新陈代谢而减肥。全身主要淋巴点,如腋窝、双乳之间的乳导管部分,腰部及双膝后面,指按时触到淋巴结就有痛感,随着疗程的不断发展,痛感会很快消失。可用20~30分钟进行按摩,通常都是以对腹部进行环形运动来开始或结束按摩的,这样能助消化,也有助于废物的排出。
按揉背俞穴分布区域,以微红为度,重点按揉望井、脾俞、肝俞、大肠俞、肾俞穴、点按三阴交穴各1~2分钟。摩擦背部、肩胛骨之间,以热为度。按摩之后,应稍休息一下,通常患儿结束治疗后排尿是按摩效果好的表现。不久之后肥胖症也会慢慢的有所改善。
小儿肥胖症偏方药物组成:二丑,薏苡仁,赤小豆,大贝,大黄,月石。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过筛,每次1-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药物组成:陈皮,茯苓,枳实,胆南星,枇杷叶,半夏,甘草,竹茹。
适应证:肥胖症痰湿壅盛型,身体肥胖,痰多而稀白多沫,谈易咯出,胸闷,恶心,纳呆,头晕而胀,心悸气短,闲倦易睡,面色萎黄不华,舌淡,舌体胖,苔滑腻,脉沉滑。
用法:上药加水前煮2次,药液对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一剂。
方三
药物组成:法半夏,茯苓,陈皮,川芎,枳壳,大腹皮,冬瓜皮,制香附,茵陈,炒泽泻。
适应证:肥胖症。
?版权声明:
素材来源于网络,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人:周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