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47岁。主诉:反酸、烧心3个月,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缘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酸、烧心,进食后加重,空腹时较轻,夜间平卧后加重,口吐酸水,伴头晕、胸闷、发憋。夜间存在憋醒情况。间断发作白天突然醒着情况。未正规治疗,1周前反酸、烧心症状加重,伴胸骨后疼痛,胸骨后疼痛与活动及休息无明显关系,无腰背部放射痛,年行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灶。冠脉CT提示:前降支近段管壁多发钙化斑,管腔轻度狭窄,回旋支近段管壁条形钙化斑,管腔轻微变窄,右冠近段管壁点状钙化斑、其远端纤细,局部显示欠佳、考虑远段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肝功能、肾功能未见异常。血糖:6.21mmol/L,血脂:TG2.51mmol/L。今为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反流性食管炎”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尚可,进食可,大便、小便正常,体重及体力无明显变化。既往史:既往“冠心病”病史10年,不规律口服丹参片。“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至/mmHg,长期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mg,每日1次治疗,血压控制于/70mmHg左右。个人史:吸烟30余年,平均每日40支,饮酒30年,平均每日白酒一斤半。家族史:无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查体:体温36℃,血压64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80mmHg,神清,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心律齐,未及杂音,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肾区无叩击感,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入院诊断:1.反流性食管炎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4.脑梗死诊治经过
给予消化内科II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完善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甲功五项、心电图、上腹部CT(观察肝、胰腺、脾脏等病变)、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情况)、双侧颈部血管彩超+TCD(以助明确头晕原因)、胸部CT(查找胸痛原因)等相关化验检查,予艾司奥美拉唑静脉滴注及雷贝拉唑肠溶片口服抑酸、左旋氨氯地平及缬沙坦降压、血塞通改善循环等治疗。向患者交代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辅助检查:
凝血四项,电解质,血沉,心力衰竭测定,血钙,脂肪酶,心肌酶,甲功五项,肿瘤二项未见明显异常。
年肿瘤六项(放免室):糖类抗原NSE(放免室)20.69ng/ml↑,肌钙蛋白I0.05ng/ml↓,同型半胱氨酸44.50μmol/L↑。
CT提示:双肺下叶间质性改变,肝脏左叶外侧段小囊性病变,升结肠近段管壁不规则,故补充诊断肝囊肿。
心脏彩超提示: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舒张弛缓),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冠脉CT提示:前降支近段管壁多发钙化斑,管腔轻度变窄,回旋支近段管壁条形钙化斑,管腔轻微变窄。右冠近段管边点状钙化斑,其远端纤细,局部显示欠佳,考虑远段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请心内科主任会诊,建议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适复查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症状反复发作可考虑进一步行冠状造影术。
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状双斑样溃疡,定期复查。
解析与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内镜检查阴性的GERD称非糜烂性反流病,存在食管黏膜破损称反流性食管炎,如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则称为Barret食管。
烧心、反流是GERD最常见的典型症状,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灼烧感、嗳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方法。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对于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检查。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不能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
GERD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采用综合性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治疗目标为减轻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防止食管狭窄、出血、癌变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变生活方式是GERD治疗的一部分。PPI是GERD治疗的首选药物。疗程至少8周,双倍剂量。食管裂口疝是PPI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郝英霞等.实用消化内科典型病例荟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6(3):-.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