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药知母汤经典名方首之十五。该方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主要功能是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金匮要略》)。
来源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东汉·张仲景
处方
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
用法
上九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方剂歌诀
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生姜与麻黄,白术防风炮附子,寒热错杂此方良。
各家论述
姜春华老师曾经指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卓效。关键在于附子,不用则无效。
何绍奇认为:附子用量不足亦不效。
华冈氏说本方加葛根、石膏,则又含三个方意。
按:本方治脓毒性关节炎,兼用黄芪汤加当归、忍冬花收效更佳。
临床医案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关节炎、风湿多肌痛、纤维肌痛症、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腱鞘炎等病症,也可用于麻疹并发肺炎、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深部组织炎等病症。
1.类风湿关节炎: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配合云克及甲氨蝶呤治疗30例,与甲氨蝶呤治疗30例对照,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中临床治愈8铡,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临床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湖南中区药大学学报》年第8期)
2.股骨头坏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股骨头坏死42例,随访时间6~29个月。结果:采用年全国股骨头坏死专题会议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FicaiⅠ-Ⅱ期优良率为86.2%,FicatⅢ~Ⅳ缓解率为6t)%,优良率为20%,患者股骨头坏死情况明显改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第17期)
3.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例,随访半年以上。结果:治愈:痛、酸、重、木消失,能参加一般重体力劳动,经半年以上随访无复发例占88%,显效:痛、酸、重、木基本消失,但劳累后稍有轻度酸痛感觉30例占10%;无效:诸症无改善6例占2%,总有效率为98%,患者坐骨神经痛显著改善。(《辽宁中医杂志》年第12期)
4.风温性多肌痛:治疗组以桂枝白芍知母汤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35例,对照组单纯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35例,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4%;对照组中临床治愈3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1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光明中医》年第9期)
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以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8例,疗程2~20日。结果:36例痊愈,关节疼痛消失,活动弹响消失,关节功能正常;2例好转,关节疼痛及弹响均明显好转。无1例无效,疗效较好。(《中国民间疗法》年第7期)
6.肌纤维疼痛综合征: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肌纤维疼痛综合征34例。结果: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29%,本方有效解除患者疼痛的同时,明显改善睡眠状况,减缓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第3期)
7.腱鞘炎: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腱鞘炎21例。结果:19例治愈,2例有效。治愈率90.5%。有14例随访1年无复发。表明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腱鞘炎效果明显,可免除针灸、小针刀或手术治疗带给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中国乡村医药杂志》年第3期)
8.肩周炎:针刀治疗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肩周炎例,随访2~12个月。结果:治愈55例,治愈率45.S%,显效60例,显效率50%,好转5例,总有效率%,疗效显著。(《按摩与康复医学》年第12期)
现代研究
通过初步研究证明:本方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和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抑制AA大鼠原发性足肿胀及继发性关节炎,研究表明本方可明显降低AA大鼠炎性组织中的PGE2含量,同时还显著抑制炎症反应时的白细胞游走。
历史沿革
1.《金匮要略》卷上:桂枝芍药知母汤
处方: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
功能主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2.《金匮》卷上:桂枝芍药知母汤
别名:桂芍知母汤
处方:桂枝4两,芍药3两,甘草2两,麻黄2两,生姜5两,白术5两,知母4两,防风4两,附子2枚(炮)。
功能主治: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痛。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风毒肿痛,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用法用量:桂芍知母汤(《沈注金匮要略》卷五)。
各家论述:①《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治风,麻黄治寒,白术治湿,防风佐桂,附子佐麻黄、白术。其芍药、生姜、甘草亦和发其营卫,如桂枝汤例也。知母治脚肿,引诸药祛邪益气力;附子行药势,为开痹大剂。然分两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1剂也。②《沈注金匮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肾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难拘一经主治,故用桂枝、芍药、甘、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麻黄、防风、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经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③《金匮要略心典》:桂枝、麻黄、防风,散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驱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
临床应用:①历节《经方实验录》:耿右,初诊:一身肢节疼痛,脚痛,足胫冷,日晡所发热,脉沉而滑,此为历节。宜桂枝芍药知母汤;川桂枝5钱,赤白芍各3钱,生甘草3钱,生麻黄3钱,熟附块5钱,生白术5钱,肥知母5钱,青防风5钱,生姜1块(打)。二诊:腰痛略减,日晡所热度较低,惟手足酸痛如故。仍宜前法:川桂枝5钱,赤白芍各5钱,生甘草3钱,净麻黄4钱,苍白术各5钱,肥知母5钱,青防风4钱,生姜1块(打),咸附子3钱(生用勿泡)。②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杂志》(;1:38):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结果治愈14例(1例加用强的松和四环素),显效6例,有效10例(3例加用强的松和四环素),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有效病例平均服药21.6剂。治疗后化验指标的变化: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的27例(84.4%);抗“O”滴度下降;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红细胞电泳时间(秒)均有明显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血沉未见明显下降,未恢复正常范围。
摘录《金匮》卷上
首批经典名方涵盖了自汉代以来的首方剂,收录自37种古代医籍,包括《伤寒论》、《金贵要略》等,包括了汤剂、煮散、散剂、膏剂四种剂型,其中汤剂达73首。入选方剂囊括15种传统功用,包括解表、泻下、和解等。第一批目录的入选品种种类齐全、剂型完整以及来源广泛,给企业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更深度的思考。中药经典名方是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源泉,经典名方研发可从如下三条路径突破。
1.经典名方简化注册,促进中成药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药新药获批日趋困难,每年颁发的新药证书寥寥无几,企业陷入研发困境。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意味着“投入少、周期短、风险小”,是企业研发立项的一个好的切入点。目前,国产中药民族药约有6万个药品批准文号,经典名方研发并非为了多几个一般意义上的中药品种,而是要激发其经典的内在潜力。日本汉方制剂源自我国经典名方,日本汉方药疗效和质量的稳定性、均一性,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欢迎。
2.经典名方二次开发
国产中药批准文号中,不乏经典名方(此类不在简化注册的目录中)中成药,尽管这些经典名方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中医认可度非常高,但是,由于上市年代较久、工艺依据不充分、生产厂家针对已经上市的经典名方中成药存在的问题,亟待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通过工艺优化、质量提升、临床评价,实现批准文号的优胜劣汰。
3.经典名方新药研发
源于传统知识与临床实践,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优势与特点,经典名方作为传统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载体,是中药新药重要来源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