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常见病,也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住院原因。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衰患者普遍症状是胸闷、心慌、呼吸困难,还可能会出现咳嗽、下肢水肿,肺水肿等的情况。如果不及时的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心衰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除了住院治疗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老年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按医嘱服药
用药依从性的好坏决定了患者病情的稳定与否,心衰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时间一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就会有所降低,而一旦私自停药,对病情的控制将极为不利,甚至会造成疾病的反复或加重。
监测症状
多留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容易心慌、夜间是否有气短憋醒、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原因不明的下肢浮肿,体重增加等症状,医院做身体检查。
饮食依从性
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饮食,每日食盐的摄量少于5g。心功能Ⅲ级则要少于2.5g,心功能Ⅳ级少于1g。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可适当放宽。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
运动
一般情况下每天运动两次,一次20-30分钟,宜在饭后2-3小时或饭前1小时进行。天气炎热时,可选在早晨或晚间进行。冬天宜在有太阳时进行,总之应选择温度比较适宜,天气情况良好的时候进行运动。
避免爆发性活动,比如突然跳跃、转体、提重物、抱小孩、启酒瓶盖等。通过适量的运动,感到精力比之前充沛,夜间睡眠好,无其它不适症状,说明运动量适度。若出现不适症状或睡眠差,表示活动量大,需要减少或调整。
限制液体摄入
心衰患者每天液体摄入要少于2L,重度心衰患者每日最多摄入1.5~2升水。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可采取一些方法减少液体的摄入,例如,服药可用酸奶、果酱等一起吞服。口渴时可不断漱口或含一块冰,夏天口渴可吸食无糖冰棒等,迅速解除口渴感。如近期出现体重突然增加1Kg以上,说明有心衰加重情况,医院治疗,改善心衰症状。
限制饮酒
酒是一种成瘾性的物质,酒精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尤其乙醛会直接毒害心肌。
戒烟避免感染、便秘
尼古丁是加速循环系统疾病的因素,心衰患者绝对禁止吸烟。
感染是引起心衰诱因,尤其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衰诱因,老年患者夏季应注意通风,避免劳累着凉,加强营养支持,避免感冒导致心衰加重。
心力衰竭病人要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可因用力排便增加腹内压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对心力衰竭的纠正是极为不利的。
发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