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术荟萃杨旭年心力衰竭患者心
TUhjnbcbe - 2021/9/28 21:19:00
杨旭

中医院

年生,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医学博士学位...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静息或负荷时心输出量减少和/或心内压力增高,从而导致典型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疲乏)、可伴有体征(如颈静脉压升高,肺部啰音,外周水肿)的一类临床综合征。鉴于人口老龄化、急性心脏事件的存活率提高等因素,心力衰竭日益成为常见疾病,如何调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生存率等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心脏康复,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已发展为包括运动、生活方式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手段,以达到身体、精神、职业、社交功能的恢复,控制心血管疾病系统复发的因素、改善抑郁状态。年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康复协会联合心力衰竭协会共同颁布了首个针对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共识文件,此后美国心脏协会在心衰患者管理指南中提出,安全有效的运动训练改善患者功能状态(I类推荐,A级),年欧洲心脏协会也提出相应指导意见。康复运动一直是是心脏康复治疗的基石。本文就这一领域的新进展做简要介绍。
  康复运动可以从细胞、组织、器官等多个层面发挥作用:提高肌纤维含量,减少肌细胞凋亡、改善肌肉代谢;增加运动肌群血管合成、改善内皮功能;部分逆转神经体液系统的激活,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减少氧化应激。年BelardinelliR6等已经证实康复运动可以增加心衰患者峰值氧耗量VO2peak、改善纽约心功能分级、减少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而且安全,对左室重塑、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肌代谢无不良影响。但多年来就康复运动的具体方案,仍没有确定的结论,目前依旧提倡个体化的运动方案,方案的设定包括频率、时间、类型、强度四大因素,焦点在于运动类型的选择和靶强度的确定。
  康复运动的类型,一般分为需氧、阻抗运动。既往研究提出,心脏康复的首要目标是制定将需氧和阻抗运动有效结合的个体化方案。AgapitouV等将心衰患者分为需氧运动组(40分钟)与需氧+力量训练联合组(各20分钟),每周三次,共12周,需氧运动形式为间歇式踏车运动,30秒运动-60秒休息,共40分钟,目标运动强度为达到%峰值氧耗量,力量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腘肌、肱二头肌、三角肌、肩胛肌的肌群锻炼,10-12次重复运动为一组,共3组,组间休息30秒,目标运动强度为2-RM试验55-65%(2-RepetitionMaximumtest),发现联合运动组较需氧运动组有更显著VO2peak的改善(16.5±3.4至19.6±5.3ml/kg/minvs.18.8±3.6至19.1±5.4ml/kg/min,p0.05),更显著的2-RM的提高(36.4±12.8至49.9±18.7ml/kg/minvs.33.8±10.2至36.1±11.4ml/kg/min,p0.),支持了原有观点。
  康复运动的强度,基于HF-ACTION研究(HeartFailure:AControlledTrialInvestigatingOut
  康复运动强度的评判标准,有如下指标:心率、主观疲乏感觉、肌力、步行速度等,其中心率最常使用。靶心率金标准是心肺运动试验,且具备测定VO2peak的优势,但其花费较大、需专业技术人员,不便于在康复疗程中反复监测,故还有其他测定方式如6分钟步行试验、年龄预测的目标心率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心率测定相对客观、简便,但心衰患者往往存在变时性机能不全(Chronotropicin
  当然心衰患者康复运动相关的营养支持也备受
  此外,国外学者还注意到特殊心衰人群的康复运动,如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衰患者、NYHAIII-IV级心衰患者。年BonsignoreA等首次证实该类心衰患者在心脏康复运动后峰值氧耗量的改善与年龄匹配的冠心病组没有统计学差异(2.3ml/kg.minvs.1.9ml/kg.min,p=0.81),表明心脏康复可以作为减少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衰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手段之一。StuartEnnisGM指出对于不能纳入常规心脏康复运动的NYHAIII-IV级心衰患者,低频肌肉电刺激可以是部分患者得到获益,但仍需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以上成果预示未来适宜心脏康复运动的人群可能得到进一步扩展。
  目前情况下,康复运动治疗多为住院期间或依托门诊进行。年公布的一项随机、平行、非劣效性、盲法试验揭示远程指导医院门诊康复项目,且患者依从性更好。临床现状是初期进入康复运动的患者确实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但作为慢病管理,远程指导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它有助于将康复运动的理念贯彻到心衰患者日常生活。 
  综上,心脏康复运动作为心脏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医学研究者的重视,这一年来,在心脏康复运动类型、强度、营养支持、特殊心衰人群的康复运动、远程指导康复运动等诸多方面均有新的成果出现。虽然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保险覆盖情况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短缺、大众接受程度低等因素,心脏康复在心力衰竭领域尚未得到全面推广。但随着时间推移,合理、规范、高质量的心脏康复势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旭李翔

推荐阅读

杜廷海: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进展

特刊连载

白玲: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评估(2/52)

视频教程

白玲: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

沈玉芹: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机遇与挑战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术荟萃杨旭年心力衰竭患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