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较常见。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僵硬、弹性降低。当血管收缩时,管壁压力增大,血压迅速上升,血管舒张时,管壁压力瞬间降低,造成脉压差过大。
02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昼夜血压节律异常、诊室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较多见。
老年人的血压变化特点是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或>20%甚至夜间血压反较白天升高,以清晨高血压最多见,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老年人血压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如气候、温度、季节、进食、情绪和体位的变化等,白大衣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在老年患者中也较常见。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范围大,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非常大,应该鼓励患者定时测量血压,遵医嘱服药,起床、活动时应该以慢动作进行,预防外伤等意外发生。
03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常伴发高血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和脑卒中等,这些并发症会加重高血压的程度,增加治疗的难度。
老年高血压的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可以分为药物管理和非药物管理两部分。
非药物管理非药物管理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中国人钠盐的人均摄入水平为10.6g/d,远远高于WHO建议的每日食盐摄入<6g/d的标准,而老年人在降低钠盐摄入的同时,增加钾盐摄入,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钾盐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水果、蔬菜、粗粮、豆制品、鱼类等。
2、减少脂肪及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动物性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脂肪,尤其是红色肉类,例如:猪、牛、羊肉等,其脂肪含量均较高;而白色蛋白质如:鸡、鸭、鱼肉、豆制品、菌类等,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从健康角度和有效控制血压角度来说,要增加白色蛋白质摄入,减少红色蛋白质的摄入,更能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促进患者健康。
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杂粮中,因此,要鼓励老年人多吃这些食物。
4、戒烟限酒要彻底戒烟,二手烟也是引起高血压的诱因。女性患者经常因为被动吸入二手烟导致高血压。适量饮酒的标准的建议是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25g,女性<15g,适当减轻体重,规律有氧运动,同时保持心理健康。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并及时测量各个时间段血压变化情况。降压药物尽量选用证据明确、可改善预后的5大类降压药物,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
1、ACEI类和ARB类药物ACEI类代表药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ARB类代表药物: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两类药物降压作用明确,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有充足证据证明可改善预后。用于蛋白尿患者,可降低尿蛋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的患者禁用。妊娠或计划妊娠患者禁用。ACEI类药物易引起干咳,若无法耐受,可换用ARB类药物。不宜同时联合应用ACEI与ARB。
2、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美托洛尔,可降低心率,尤其适用于心率偏快的患者,用于合并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可改善预后;用于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可减轻心绞痛症状。但注意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24h内)应慎用,心力衰竭急性期(气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不适合应用,应待病情平稳后使用。禁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患者,如心率<55次/min、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等。
3、CCB类药物代表药物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控释剂型)、非洛地平等,此类药物降压作用强,耐受性较好,无绝对禁忌证,适用范围相对广,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更适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心跳加快、牙龈增生等。
4、利尿剂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其中噻嗪类利尿剂较为常用。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钾血症,且随着利尿剂使用剂量增加,低钾血症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因此建议小剂量使用,利尿剂与ACEI或ARB类药物合用,可抵消或减轻其低钾的不良反应。痛风患者一般禁用噻嗪类利尿剂。严重心力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可能需要应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同时需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
近年来由上述五大类药物组合而成的单片复方制剂,由于服用方便,易于长期坚持,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模式。
结语高血压治疗是全程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高血压患者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每日对血压进行测量与记录,不可私自调整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控制好血压才能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最后,胸科药师祝您身体健康,远离疾病困扰。
END合理用药我们一直在路上
供稿:林静
整理:刘昱
编辑:张瑶
审核:陈丽娟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