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基础治疗联合中成药养心氏片能够改善机体的整体状态,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试验距离,降低NT-proBNP,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及心功能,从而起到辅助改善血糖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为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后推广使用。
研究·背景
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被列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调研结果显示,截至年,全球约有4.25亿DM患者,而中国DM患者约占全球1/4以上。DM的短期危害性不易被察觉,随病程延长,若血糖管理不佳,并发症亦随之出现,且危害性极大。
DM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之一,可导致继发性心肌损害,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上用药多、花费高且死亡率极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伊伐布雷定等,可以缓解患者的部分症状,但随病情进展,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临床上发现,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在血糖控制、心功能改善及中医临床症状方面,疗效确切。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研究·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6月至年6月山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3.00±6.82)岁,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28例、Ⅳ级6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2.54±7.47)岁,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27例、Ⅳ级8例。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1)参照中华医学会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有关2型DM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版中有关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1.2.2中医症候标准参照我国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主症包括乏力,气短,心悸,胸闷(痛),憋喘,水肿,面色晦暗,舌紫暗,脉弱而涩。
1.3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2)患者年龄在45~80岁之间;3)心功能分级(NYHA)属于Ⅱ~Ⅳ级。见表1。
1.4排除标准1)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3)半年内无心脏介入手术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有糖尿病足且无法下地行走者;5)对养心氏片中药成分过敏患者;6)妊娠期妇女;7)近半年内使用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物。符合上述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即可排除。
1.5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宣教,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控制体重,强调日常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纠正吸烟饮酒晚睡等不良生活习惯等;根据血糖及心衰情况,结合患者病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1.8g/次,3次/d,连续用药6个月后观察各项指标。
1.6观察指标1)血糖相关指标测定:分别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2)心脏功能方面相关指标测定: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监测2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进行6min步行试验测定,并选用实验室检查监测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3)心功能分级的变化;4)中医临床症状:选用乏力,气短,心悸,胸闷(痛),憋喘,水肿,面色晦暗,舌紫暗作为临床症状观察指标。
1.7疗效判定标准1)心功能评价:采用上述表1(NYHA)的分级,根据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进行评价。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及以上;有效: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患者心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2)中医临床症状改善评价:疗效评价标准我国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标准如表2。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FPG、PBG、HbA1c治疗前后比较及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治疗前2组LVEF、6min步行试验及NT-proBNP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LVEF、6min步行试验及NT-proBNP治疗前后比较及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选用c2检验,分别对乏力,气短,心悸,憋喘,胸闷(痛),水肿,面色晦暗,舌紫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养心氏片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5。
2.4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疗效比较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79%,观察组为92.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研究·总结
本研究证实,在对2型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基础治疗联合中成药养心氏片能够改善机体的整体状态,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试验距离,降低NT-proBNP,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及心功能,从而起到辅助改善血糖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为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后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养心·精选
世界中医药年第3月第16卷第6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