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形状是白色结晶、无异味或略带醋酸臭。化学性质是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水溶液呈酸性。该药物为水杨酸的衍生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量的临床应用可以证明阿司匹林对缓解轻中度疼痛有很好的作用,比如牙疼、神经痛、肌肉酸痛等等,还能应用于感冒发烧的退热。而阿司匹林最大的作用就是抗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的形成,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01阿司匹林,这样吃是错的
病人沈先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医生给沈先生开了阿司匹林,目的是预防他发生心肌梗死,并指导沈先生科学的生活方式。按照道理说,合理用药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沈先生的病情是可以控制住的,同时还能预防心肌梗死。但是在半个月后沈先生突感右半身的肢体麻木,行动有所迟缓,医院后被确诊为脑梗塞。原因出在哪里?原来沈先生看网文说阿司匹林有引起消化道出血、肾功能减退等副作用,因此擅自更改了药量,剂量不足导致药物依从性差,最后诱发脑梗死。02服用阿司匹林,几大注意事项被忽视
第一,服药剂量作为预防以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阿司匹林,很多人对它的误会较深,害怕其副作用从而更改药量,但是往往会导致药物疗效差,病情无法控制的现象。根据板《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给出的建议是: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应该在75-mg/d之间,才能起到预防效果。但具体用量还需要医生来评估,因人而异,不要随意服用或者更改药量。第二,服药时间拿成年人来说是一日一次服药,必要时可进行每4小时服药,但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服药。由于阿司匹林可能会对肠胃造成刺激性,因为一般会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或者睡前服药,这样降低发生胃肠道反应的概率,但具体要求请遵医嘱。第三,药物剂型阿司匹林分为普通片剂、肠溶型、栓剂以及复方阿司匹林,既然剂型不同,含阿司匹林的剂量也不一样,比如普通片剂可分为50mg、mg等,而肠溶型可分为25mg、50mg等,所以说每天的服药剂量是根据剂量而来的,并非所有剂型都是一次一片。而且不同的剂型服药时间也不一样,比如肠溶片在餐前服用,普通片剂在餐后。第四,副作用每一种药物都存在副作用,而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胃肠道不适(恶心反胃、呕吐等);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呼吸短促、呼吸困难、胸闷等);皮肤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神经反应(头晕头痛、癫痫发作等)以及其他不良反应。但大家不要慌,在安全用药下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小,而且是可控的,一旦有可疑症状立马停药医院。第五,非适用人群这些人群禁止使用阿司匹林:1.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2.对水杨酸、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类抗炎药产生哮喘的患者;3.使用非甾体类抗药药导致胃肠道出血的患者;4.哮喘、鼻息肉综合症患者;5.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患者;6.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患者;7.重度心力衰竭患者;8.妊娠妇女、哺乳妇女,9.血友病或者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以上就是关于服用阿司匹林的一些注意事项,这么多可能对于部分人来说难以消化,那么有一个简单又好用的办法:医生让你怎么吃你就怎么吃,若是不小心漏服了一次,不需要在下次服药时加上所漏服的药物,若是多次漏服建议医院寻求医生帮助。此外对于阿司匹林有这样一个说法“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健体”,这让很多人都去主动服用阿司匹林,那么可行吗?03阿司匹林,不是随便吃的
在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治疗阶段,阿司匹林属于基础药物,但是在未发病之前,考虑到阿司匹林存在的副作用,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吃的。04阿司匹林,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随着临床数据的更新,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使用方面已经渐渐不被重视了,什么是一级预防?就是患者存在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是还未发病。早在年的时候,日本就对其进行过研究,发现每日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并不能使低危和中危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什么明显的收益。而且美国FDA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告诉我们并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05听医生话,该吃才吃
没病为什么要吃药?令医生哭闹不得的是:没病的人非要吃阿司匹林,真正需要吃阿司匹林的患者却不肯服药。那什么样的患者一般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即发生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是不存在禁忌症,应该终身服用阿司匹林,注意了,是发生过!此外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人群也建议长期服用,比如:50岁后的男性或者女性绝经后;高血压;早发心血管家族史;长期抽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等。结语:阿司匹林价格便宜、效果好,作为一个百年老药它的存在我们要承认,既要正视它的药用价值,也不能忽略它的副作用,该吃就得吃,值得信赖。但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不能作为普及对象,请一定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没病千万别乱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