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老掉牙”
俗话说“牙不好,疾病满身跑”,牙齿的健康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牙周病是很多人都容易得的疾病,特别是老年人。
因牙周病而导致的掉牙屡见不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长此以往,“老掉牙”就成为了老年人“老掉牙”的话题。
但是,“老掉牙”并不是一种自然状态,六七十岁的老人里面,有人一颗牙也没有,有人一颗牙也不缺,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意识和自觉性起决定作用。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上牙周病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得注意了,很大可能是牙周病!
1、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
正常的牙龈是不应当出血的,许多人认为牙龈出血是身体“火”太大了,买个败火的牙膏刷牙或吃点败火的药就可以了。实际上,牙龈出血是牙周炎最早期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发出的信号,告诉你牙龈发炎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个信号,那么牙周炎就会继续发展下去。
2、有持续性的口臭
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牙周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牙周炎造成牙龈出血,组织发炎,致病的细菌产生代谢产物都会造成口臭。
3、牙齿有松动、位置改变或咀嚼无力
这是因为牙周病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牙齿的支持力不足,引起牙齿松动、位置改变或吃东西用不上力。实际上这是牙周病到了中期或晚期的一种表现。
4、感觉牙缝越来越大
这也是由于牙周病造成牙龈和下方牙槽骨的退缩,引起牙间本应由牙龈和牙槽骨占据的空间暴露出来,使患者感觉牙缝越来越大。
为什么牙周病容易被人忽视?
牙周疾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
牙周病导致的刷牙出血、牙龈肿胀这些最初症状不明显。
即使是中重度牙周病患者也不知道,口腔内存在着近似于手掌面积大小的发炎溃疡面,也没有疼痛难忍的自觉症状,往往到牙周病晚期牙松动直至脱落,才来寻求牙医的帮助。
而此时往往医生已经“爱莫能助,望‘牙’兴叹”了。
牙周病可能引发的其他问题
1、糖尿病
糖尿病是大家所熟知的糖代谢障碍疾病。糖尿病患者易患牙周疾病,并且患牙周炎后其症状和程度较无糖尿病患者要严重,常常伴发牙周肿胀、溢脓。
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其血糖控制远不如无牙周炎者,而彻底有效地牙周治疗不仅使牙周病减轻,还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胰岛素的用量减少。
2、心血管疾病
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有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祸根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即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斑块。牙周病的致病菌可以通过牙周组织的溃疡面(牙周袋内壁)进入血液,并经血液循环播散到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从而造成危害。
3、妊娠期龈炎、龈瘤和早产低体重儿
妊娠期女性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牙龈血管扩张,使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如牙龈出血、红肿加重,甚至出现牙龈增生,形成一个局部的牙龈肿物(妊娠期龈瘤)。出血多和肿物较大会影响孕妇进食,造成生活不便和心理紧张。
另外,孕妇未控制的牙周炎可能会引起早产(孕期<37周)和低体重新生儿(<克)。
因此,我们建议妇女在备孕期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牙周检查,并及时治疗,不带着牙病怀孕。
同时,孕妇在孕期要注意口腔卫生,保证牙周健康,降低出现早产和低体重儿的风险。
是什么导致了牙周炎?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最通俗的说法就是牙床发炎了。
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最初表现为牙龈炎,牙龈红肿出血,如果牙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而发展为牙周炎。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个基本概念——牙菌斑。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
每个人都有牙菌斑,数量与种类不同,龈下菌斑是牙周炎发病的关键始动因素。
一旦牙结石达到相当程度,将不可避免地刺激牙龈发炎,刷牙出血,这时单纯依靠刷牙或口服消炎药已经无法去除病因。
而偏偏多数人在这个阶段执念于使用“消炎”药物和止血牙膏,失去牙龈炎的最佳干预治疗机会,牙龈炎持续进展,从量变到质变,产生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口臭,即形成牙周炎。
如何预防牙周炎?
1、洗牙
如果能长期有效地控制牙菌斑,即能预防牙周炎。首先,早晚正确地刷牙是必要条件,其次,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全口洁牙(超声洗牙)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定期洗牙并不是针对牙周炎患者,而是所有人。
洗牙能高效地清除菌斑牙结石,维持牙龈健康状态,将牙周炎的始动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即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
另外,对于牙周炎易感人群,牙龈未退缩者需要掌握牙线的使用,已经退缩者可以选择冲牙器(水牙线)或牙间隙刷辅助护理。
2、定期检查
医生通过专业的手段可以帮助大家彻底清除自身无法清除的牙菌斑。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已经患有牙龈炎或早期牙周炎的患者如果用心观察,会发现口腔发出的“警示信号”,诸如刷牙时牙龈出血、牙齿舌侧或者颈部有些刷不掉的牙结石、口腔异味、牙龈变得轻微红肿等。
在这个阶段,牙齿表面那些软性的细菌团块已经逐渐变硬,形成了无法刷掉的牙石了,需要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
3、消除炎症
有些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就诊和定期维护,导致牙周疾病发展到了中晚期。
此时,大家也不要放弃,医生还有很多办法,比如牙周刮治和多种牙周手术,可以帮大家“消除炎症,控制疾病发展”,尽量保留牙齿。
已有牙齿缺失的患者要及时修复失牙,让更多天然牙和少部分假牙(种植牙)共同发挥口腔功能。
以下老人不适合洗牙
1、患有牙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
这一类人群不宜接受常规洗牙,以避免肿瘤局部扩散及远处扩散。详医院的专家建议。
2、口腔局部软硬组织炎症处于急性期的患者
这类患者应该待急性期过后再洗牙,以避免局部炎症加重或者通过血液传播、扩散。
3、患有急性传染病的人群
如急性肝炎活动期、结核病患者等,这类人应该等到疾病稳定后,医院进行洗牙。洗牙时对于病情应明确地告知医生,医生应该做好相关方面的防护避免传染他人。
4、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群
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这些患者血凝机制不好,容易洗牙后出血较多。
未控制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洗牙后由于容易导致口腔局部的感染。对于这类患者,应该预先适量应用促凝血药物,控制凝血速度,以免洗牙时出血不止及感染。
5、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发作过的心肌梗塞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人群。
不宜接受常规洗牙治疗。由于超声波的刺激及洗牙时的不适,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如果心脏安装了人工起搏器的更不适合超声波洁牙。
这五类人群不适宜洗牙,因自身重大疾病的人,可以每天小心的用牙线、漱口水、牙膏等组合尽量保持牙齿清洁,保持牙齿健康。
?
老人身体允许情况下
可以定期洗牙、祛除牙结石
有效的防治牙周疾病
延长牙齿寿命
保留一口健康的牙齿!
文章来源:上海养老网订阅号、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健康时报、医院、青岛新闻网健康、99健康网、网易号全民爱牙公益行、网易健康、深圳医院
编辑:刘文奇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