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5/31 12:21:00
附子,是中药四大主药(人参、石膏、大黄、附子)之一,四大主药又称之为“药中四维”,可见其重要。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仅以《伤寒论》六经病中用附子者而言,几近廿方之多,竟占全书方的六分之一强。在使用附子的处方中,最为重要的,乃在于具强心作用的四逆汤诸方,盖热病死于热者不多,而死于心力衰竭者众。昔章次公先生独具慧眼,指出“仲景是发明热病心力衰竭的第一人”。抢救热病心衰,也就是“救逆”的首选药物,即为附子。20世纪30年代,祝味菊先生以善用附子称誉沪上,人称“祝附子”。祝氏对虽高热神昏,唇焦色蔽,息促脉数,仍力主用附子,就是抓住了热病耗损“心力”这个要害,使许多重笃病人转危为安。次公先生亦是善用附子者。他对热病中、后期,邪势方衰而体力不支,有厥脱之险者,首推《冯氏锦囊》之全真一气汤。此方人参、附子与地黄、麦冬同用,强心救逆,养阴益气,在热病治疗中可谓别开生面。朱良春老中医指出:热病用附子,要见微知著。如果出现四肢厥冷,冷汗大出,脉微欲绝,口鼻气冷而后用之,即置患者于姜附桶中,亦往往不救。他曾提出以下标准:舌淡润嫩胖,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面色苍白;汗出欠温;小便色清。虽同时兼见高热、神昏、烦躁、脉数,亦当用附子,以振奋衰颓之阳气,避免亡阳厥脱之变。纵观整个中医史,许多名医都是用附子有效地挽回了许多重危病人的生命。急性热病如此,慢性病过程中出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用附子亦有著效。盖心衰以阳气虚衰为本,血瘀水停为标,对心衰而心悸怔忡,自汗短气,神疲乏力,甚至身寒肢冷,浮肿尿少,夜尿多,舌淡苔白,脉弱或结代者,朱老常用附子为主药,振奋心肾之阳,伍以人参、茯苓、白术、生姜、赤白芍、桂枝、葶苈子、仙鹤草、丹参、益母草等,每收捷效。照仲景用法,附子用于厥、脱之急救,挽阳气之亡失于顷刻,须用生者,其力始宏。但生附子应用不当,常致中毒,目前市售之生附子又往往告缺。朱老认为用熟附子效果亦甚显著,似不必拘泥。附子温肾阳,温脾阳,亦温肺阳及肝阳。中医术语中习惯上不称肺阳虚、肝阳虚,实际上肺气虚而有寒象者即为肺阳虚,如咳喘,咯痰清稀,背冷,形寒等;肝为刚脏,内寄相火,肝阴肝血为本,肝阳肝气为用,肝阴肝血虽多不足之证,肝阳、肝气亦有用怯之时,其症如疲惫乏力,悒悒不乐,头顶冷痛,胁肋、少腹隐痛,阴器冷感,脉弦缓等。肺阳虚可用附子合干姜、炙甘草;肝阳虚可用附子合桂枝、黄芪。当代名医颜德馨教授曾经说过,他年轻的时候,他的老师跟他说,你要成为一个名医你要会用四个药,犀角、羚羊角、附子、大黄。可见这些重要的中药当中,都有附子。所以附子是一味大药,一定要把它学好,把它用好。而且附子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又有毒,又有效,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