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伴二尖瓣反流与不同左
TUhjnbcbe - 2021/5/18 17:39:00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 http://m.39.net/pf/bdfyy/bdfjc/

血液在血管中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不断给组织、细胞提供代谢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带走各种代谢产物,因而使机体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协调地收缩和舒张,心脏的这种活动犹如水泵一样,当各种致病因素使得心脏的这种心泵功能减弱,即心输出量受影响下降时,称为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包括代偿阶段和失代偿阶段。急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病情进展迅速,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心力衰竭属于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阶段,即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的血液灌血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这样一种综合征。

二尖瓣结构包括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四部分,正常的二尖瓣功能有赖于此四部分以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其中任何一个或多个部分发生结构异常或功能失调,均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当左心室收缩时,血液反向流入左心房,形成二尖瓣反流。

目前,有关二尖瓣反流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某研究报道,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中,射血分数低于50%的患者中有近一半发生中度或重度二尖瓣反流,且该人群中二尖瓣反流的总体患病率因种族/民族和性别而异。根据JACC上发表的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分析,心力衰竭,二尖瓣反流(MR)的严重程度较高与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患者1年死亡率独立相关。

美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研究,对二尖瓣反流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二尖瓣反流是伴有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1年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左心室射血分数为于50%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中,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较高的患者与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较低的患者相比,全因1年死亡的可能性并没有增加。因此,证明二尖瓣反流在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0%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中具有重要的预后作用。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四个社区例因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住院的年龄在55岁以上的患者,队列按左心室射血分数分组(49.2%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50.8%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研究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中有44.5%为中度或重度二尖瓣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中有27.5%为中度或重度二尖瓣反流。研究人员观察到,与男性相比,患有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女性更易发生中度或重度二尖瓣反流(P0.05)。在住院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中,非裔美国人出现中度或重度二尖瓣反流率低于其他美国人(P0.05),但LVEF50%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中,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与1年死亡率的增加独立相关(P0.05)。

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住院患者中,二尖瓣反流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定时间点的单一超声心动图不能确定二尖瓣反流的“负担”。继发二尖瓣反流的未来研究应考虑对其严重程度的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复杂和动态的情况,尽早识别、制定最佳治疗策略,从而更好地诊治二尖瓣靶向治疗的患者。

来源:GrayburnPA.?JACCHeartFail.The"Burden"ofSecondaryMitralRegurgitationinAcuteDe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伴二尖瓣反流与不同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