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高效共赢
品质学校l少华缔造
考试倒计时
护考倒计时53天
护师倒计时39天
内科高频考点(一)
)1.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
2.奇脉: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的病人。
3.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
4.病危面容:病人面容枯槁,面色灰白或发绀,表情淡漠,眼眶凹陷,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常见于严重脱水、出血、休克的病人。
5.二尖瓣面容:病人面容晦暗、口唇发绀、两颊呈淤血性发红,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
6.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消瘦是指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10%。
7.肺癌多转移至右侧锁骨上淋巴结或腋下淋巴结;胃癌易转移至左侧锁骨上淋巴结。
8.成人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例是1∶1.5。
9.由于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气流进入肺内不畅,吸气时肺内负压极度升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症。
10.呼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11.上腔静脉阻塞时,胸壁静脉充盈,血流方向自上而下;下腔静脉阻塞时,胸壁静脉充盈,血流方向自下而上。
12.正常人肺部叩诊为清音;实质脏器叩诊为实音;肺部与肝、心等实质脏器重叠部分叩诊为浊音;左侧第5~6肋间隙以下为胃泡鼓音区;病理情况下,肺部叩诊过清音见于肺气肿。
13.颈静脉怒张: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14.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两侧瞳孔散大并伴有对光反射消失为濒死状态的表现。
15.尿标本的采集和保存:肾脏疾病及早期妊娠诊断试验时,以晨尿为宜;标本留取后应立即送检,否则应置于冰箱内冷存,细菌培养则留取中段尿。
16.镜检白细胞>5个/HP即为泌尿系统感染。
17.镜检一般无红细胞,或0~2个/HP;>3个/HP即为镜下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结石、肾结石、血友病等。
18.隐血试验正常人为阴性,在消化溃疡时,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时,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
19.细菌性痢疾病人粪便于镜下可见大量与粘液相混的脓细胞和巨噬细胞。
20.内生肌酐清除率为80~ml/min。
21.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22.隆突是支气管镜检时的重要标记。
2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一般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氧浓度28%~30%。
24.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25.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球菌。
26.治疗肺炎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霉素。
27.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效。
28.革兰染色阴性的嗜肺*团杆菌引起的以肺炎为主的全身疾病,治疗应首选红霉素口服或静脉滴注。
内科高频考点(二)
29.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经呼吸道传播,排菌的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30.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诊、听诊、触诊、嗅诊。
31.原发性肺结核常见于儿童,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在肺内形成病灶。
32.肺部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门淋巴结炎,合称为原发复合症。
33.肺结核病人的痰液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焚烧。
34.浸润性肺结核是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成年人,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缺乏、消瘦、盗汗;女性出现月经失调或闭经,当肺部发生广泛纤维化或胸膜肥厚粘连时,患侧胸廓凹陷,肋间隙变窄,气管向患侧位移。
35.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认肺结核的重要依据。
36.气胸的症状:剧烈咳嗽,用力、剧烈体力活动时一侧刀割样或针刺样疼痛,伴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
37.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胸片可见患侧透光度增加,内无肺纹理,肺被压向肺门,高密度影,外缘呈弧形或分叶状。
38.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39.小细胞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类型,对放疗、化疗最敏感。
40.气胸、血胸压迫健侧、采取患侧卧位。
41.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肺癌最主要的一种方法。
42.痰脱落细胞检查:是简易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43.咳嗽是肺癌出现的最早症状,为刺激性干咳或少量黏液痰。
44.慢性呼吸衰竭常见的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肺栓塞等。
45.临床诊断呼吸衰竭主要的根据是血气分析结果。
46.尼可刹米是最常用的呼吸兴奋药。
47.Ⅱ型呼吸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48.肺性脑病的主要表现为头痛、白天嗜睡、夜间兴奋,甚至出现神志恍惚、谵妄、躁动、抽、生理反射迟钝等。
49.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呼吸道感染。
50.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
51.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体征为水肿,出现于身体的低垂部位。
52.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其冲动产生的频率是60~次/min。
53.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心电图特征为: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规律不一的f波,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隔完全不规则,心室率极不规则。
54.心室颤动可导致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应立即做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5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治疗首选利多卡因静脉注射。
56.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率缓慢,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出现阿斯综合症时,应立即按心搏骤停处理,反复发作者应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57.药物的不良反应:奎尼丁对心脏毒性比较严重;利多卡因可引起中枢抑制;胺碘酮心外毒性最严重的为肺纤维化。
58.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与A组β溶血链球菌反复感染有关,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瓣膜,重度二尖瓣狭窄常伴有二尖瓣面容。
59.二尖瓣狭窄时,失代偿期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右心受累期可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腹胀、少尿、水肿等。心电图明显左心房扩大后可出现宽大而有切迹的P波,称为“二尖瓣型P波”并可表现有各类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
60.二尖瓣关闭不全首先出现的突出症状是疲乏无力,肺淤血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出现较晚。
61.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为主动脉狭窄典型的三联症。
62.充血性心力衰竭,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首要潜在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内科高频考点(三)
63.肺部感染是心脏瓣膜病的常见并发症,为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
64.硝酸酯类药物是最有效,最快终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
65.青光眼、低血压病人忌用硝酸酯类药物。
66.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67.心肌梗死的症状:疼痛,多于早晨发生,心前区剧烈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68.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69.心电图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为:病理性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
70.急性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血清心肌酶测定特点为血清心肌酶和标识物升高,如肌酸磷酸激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其中肌酸磷酸激酶是出现最早,恢复最早的酶。
71.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病变,病因以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常见,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
72.病毒性心肌炎听诊可闻第一心音低钝,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斯奔马律,有交替脉。
73.高血压危重症:硝普钠通常为首选药物。
74.高血压脑病:血压极度升高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的范围,出现以脑病的症状和体征为特点的临床表现。
75.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出血量为5ml左右时,即可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出血量达到50ml时可出现黑便。
76.上消化道出血时呕吐物呈咖啡色甚至鲜红色;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时呕吐严重而且呕吐量大,并含有隔夜食物及腐臭味;低位肠梗阻时呕吐物带粪臭味。
77.持续性呕吐大量的胃液丢失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
78.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79.正常人血清胆红素为3.4~17μmol/L,超过34μmol/L,临床上即可观察到黄疸。
80.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发病原因。
81.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
82.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在剑突下正中或稍偏左;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部位在上腹正中或稍偏右。
83.节律性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特征性表现。
84.奥美拉唑是目前最强的胃酸分泌抑制药,但容易引起头晕,特别在服药初期,应嘱病人服药期间避开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和开车。
85.胃溃疡的疼痛规律为:进餐—疼痛—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呈疼痛—进餐—缓解的规律。
86.在我国,病毒性肝炎为肝硬化的主要病因。
87.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常见的死亡原因。
88.肝功能显著损害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
89.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肝区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
90.CT是目前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91.甲胎蛋白是早期诊断肝癌的最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
92.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的最常见原因。
93.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因为肥皂水为碱性,可增加氨的吸收。
94.慢性肝性脑病以慢性反复发作性木僵与昏迷为突出表现。
95.急性肝性脑病常见于爆发性肝炎所致的急性肝衰竭。
少华大讲堂每天分享
免费试题、资料、名师视频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