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吃淡一点,活久一点
TUhjnbcbe - 2021/4/2 9:47:00

WHO关于减盐的重要事实

钠摄入量高(2克/天,相当于每天5克食盐)和钾摄入不足(低于每天.5克)导致高血压,增加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

膳食中钠的主要来源是食盐,但也可能来自世界上很多地方用作调料的谷氨酸钠。

大部分人都吃了太多的盐(平均每天9-12克),或者说是建议最高摄入量的两倍。

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5克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患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降低盐摄入量的主要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高血压。

据估计,如果全球盐消费量减到建议水平,每年可以防止万例死亡。

概述

越来越多加工食品的产量上升、快速城镇化以及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等因素正在改变人们的膳食模式。高度加工食品越来越容易获得,也越来越便宜。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消费更多能量密集食品,这些食品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糖和盐的含量高。盐是钠的主要来源,而钠消费量的增加与高血压及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增加有关。

同时,随着人们的饮食模式发生变化,人们消耗的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如全粮)数量减少了,而这几种食物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果和蔬菜含钾,钾有助于降低血压。

饮食中的盐可能来自加工食品,或者是因为这些食品含盐量特别高(如方便食品,咸肉、火腿和香肠等加工肉类、奶酪、咸零食和方便面等),或者是由于人们常常大量食用这些食品(如面包和加工麦片)。在烹饪过程中(肉汤和浓缩固体汤料)和在餐桌上(酱油、鱼露和精盐)也会把盐添加到食品中。

但是,也有一些厂商正在更改其配方,减少产品的含盐量。消费者应该注意食品标签,选择低钠产品。

减盐建议

成人:世卫组织建议成人每天盐摄入量低于5克(低于1茶匙)*。

儿童:世卫组织建议,对于2-15岁儿童,应根据其能量需求,将建议的成人最高盐摄入量相应下调。该建议不涉及纯母乳喂养阶段(0-6个月)和持续母乳喂养加补充辅食阶段(6-24个月)。

所有食用盐均应加碘或用碘进行营养强化,这对胎儿和幼童的健康大脑发育有利,也会优化人们的心智功能。

*这些建议适用于所有个人,不论其是否存在高血压(包括孕妇和哺乳妇女),患病或正在接受可能导致钠含量低或者体内水分急剧增加或者需要医师监督饮食(如心力衰竭和1型糖尿病患者)的人除外。对这些人群而言,钠摄入量和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比较特别(世卫组织指南:成人和儿童钠摄入量,年)。

关于盐、钠和钾

钠是保持血浆容量、酸碱平衡、神经脉冲传导和正常细胞功能的必要营养素。

过量钠与不良健康结局包括高血压有关。

膳食钠摄入量的主要因素是相关人口的文化和膳食习惯。

钠天然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如牛奶、肉和贝类。面包、加工过的肉类和零食以及调味品(如酱油、鱼露)等加工食品中的钠含量很高。

世界上很多地方用作食品添加剂的谷氨酸钠中也含有钠。

钾是保持体液总量、酸和电解质平衡以及正常细胞功能所需的必要营养素。

钾常见于多种未经加工的食物,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增加钾摄入量可以降低成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如何减少饮食中的盐

*府*策和战略应创造环境,鼓励人们消费适当数量的安全且富有营养的食品,这些食品共同组成低盐的健康膳食。改善膳食习惯既是社会责任也是个人责任,需要以人口为基础的考虑相关文化的多部门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减少家庭盐消费量:

准备食物阶段不加盐;

餐桌上不放盐罐;

限制咸零食的消费;

选择钠含量较低的产品;

对减盐的误解

“又热又潮出汗的日子,人们需要膳食里有更多的盐”

出汗损失的盐分很少,所以即使是又热又潮的日子也不需要补充额外的盐,但要大量喝水。

“海盐并不仅仅因为是‘天然盐’而好于加工出来的盐”

不论盐的来源如何,引起糟糕健康结局的是盐里面的钠。

“烹饪过程中添加的盐不是人们摄入盐的主要来源”

在许多国家,膳食中约80%的盐来自加工食品。

“食物不需要盐就可以有吸引人的味道”

味蕾需要时间适应,不过一旦味蕾适应了盐比较少的味道,人们就更可能享受食物并尝到更广泛的味道。

“没有盐的食物没味道”

一开始可能确实如此,但味蕾会很快适应盐更少的情况,您也更可能享受减盐食物,而且可以尝出更多的味道。

“高盐食品尝起来是咸的”

有些高盐食物尝起来不是很咸,因为它们会和糖等其它东西混在一起,掩盖了盐的味道。一定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看看钠含量是多少。

“只有老人需要担心吃了多少盐”

不论什么年龄,吃盐太多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减盐可能对我的健康不利”

鉴于有许多日常食物都含盐,其实吃盐不足这种情况很难出现。

本部分内容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实况报道第9号

“盐”多的烦恼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

年轻就能不限盐?

盐是人类用了几千年的调味品和防腐剂,人们对它有深厚的感情。有人说,盐有什么可怕?有谁因为吃盐而发生中毒的?多吃盐不就是升高血压吗?我还年轻呢,没有高血压问题,为什么还要限盐呢?如果真这么想,不妨看看下面这些麻烦事儿,看了之后再问问自己,还想不想吃那么多盐。

盐的麻烦之惹头疼

很多人都曾有这样的经验,吃了一顿丰盛的浓味大餐之后,就容易发生头疼。最新研究让受试者分别食用高盐、中盐、低盐的饮食各0天。结果发现,每天吃8克盐的人比吃4克盐的人头痛的次数多1/以上。无论具体吃哪种食物,只要吃盐的量多,都会有同样的反应。这项研究确认,多吃盐可能与头痛密切相关。

盐的麻烦之增水肿

体内的水分潴留情况和摄入钠的数量密切相关。一些血液循环不好的女性,虽然心脏、肾脏并无疾病,但却容易发生轻度的水肿,特别是月经来潮之前的几天这种情况更为明显,脸上看起来肿肿的。激素水平所带来的水分潴留增加状态,再加上大量摄入盐的作用,会加剧腹胀、脸肿、头疼等不适感觉。研究早已发现,高盐的饮食会促进组织水肿。长期苦于经前期综合征的女性,应当在经期之前主动控盐,吃较为清淡的食物。

盐的麻烦之害嗓子

在食用盐分含量高的食物之后,很多人都能明显感觉到咽喉黏液增加、嗓子不清。咽喉经常发炎、咳嗽不适的人,都不能吃太咸、太辣、油炸、熏烤的食物,表面盐分过多的炒货如炒瓜子、炒花生、加了盐的各种坚果等以及薯片之类含盐高的零食也都要少吃。有慢性咽炎的人,食物必须清淡。

盐的麻烦之损皮肤

吃盐多的时候,由于渗透压的作用,身体组织的水分会减少,排出身体的水分会增加,也不利于皮肤的保水。因此,少盐饮食是改善皮肤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很多女生喝一两天果蔬汁会感觉皮肤舒服,并不是因为果蔬汁有什么神奇作用,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们日常饮食的盐分过多。

盐的麻烦之促胃癌

和加盐少的食物相比,盐分过大的食物会降低胃中保护性黏液的黏度,使它对胃壁的保护作用下降,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更容易作用于胃壁,因而会促进多种胃病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盐摄入量和胃癌风险之间有正相关性。也就是说,饮食清淡少盐是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因素。

盐的麻烦之流失钙

钠摄入量过多的时候,身体会努力排钠,但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对于钙摄入量本来严重偏低的国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所以,遵从“少吃盐等于多补钙”这句骨质疏松治疗医生常说的话是明智的。

盐的麻烦之减营养

烹调的时候,特别是炒蔬菜时,如果早放盐,蔬菜组织会被“腌”出水,失去了细胞结构的保护,直接接触高温,会增加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的损失。同时,蔬菜本来是钾、钙、镁元素的来源,有利控制血压和强健骨骼,多放盐烹调蔬菜,使钠的摄入量增加,就抵消了蔬菜这种健康效应。

盐的麻烦之损害肾

多余的钠要从肾脏排出,故而多吃盐就会大大加重肾脏的负担。我们都知道,肾病患者要严格控盐。但是,在肾脏发生病变或肾功能受损之前,为什么对我们的肾脏更关怀一些呢?为什么总要用高盐餐来挑战它的工作能力呢?

盐的麻烦之升血压

虽然有部分人属于“盐不敏感型”,但是大部分人都属于“盐敏感型”,多吃盐就会升高血压。有研究说“盐吃得过少也有害”,但这种担忧,还是等先把盐吃得足够少之后再讨论吧。目前我国人均摄盐量超过推荐量50%还多,是名副其实的高血压大国。这种情况下,要不要控制吃盐的量,地球人都明白,就不多说了。

注意那些隐形的盐

要想控盐,不仅做菜要少放盐,放了鸡精、豆豉、蚝油、咸味的酱之类就别再放盐,还要少吃快餐(钠超多)、零食(薯片、锅巴、蜜饯之类钠都很高),不吃方便面和饼干(饼干其实含钠很多),不喝甜饮料(其中往往含钠,一大瓶下去总量也不少),少用面包做主食(面包似乎不咸,其实也含不少钠)。

本部分内容来自《北京晨报》,原标题“盐的麻烦不只升高血压”

1、回文章顶部,点“爱康国宾”进行订阅

2、搜(←长按复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吃淡一点,活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