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心衰有救了这种比肿瘤还可怕的病细胞治
TUhjnbcbe - 2021/4/2 9:45:00
白癜风的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01-

心衰生存率堪比肿瘤

诊治亟待提高

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

根据医院高润霖院士、王增武教授等发表的最新调查结果:我国≥35岁居民中,心衰患病率1.3%,即大约万人患心衰。相比年(全国约万心衰患者、患病率0.9%),患病率增加了44%。

虽然近年来针对心衰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及防治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心衰的整体预后仍较差,心衰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也居高不下。多项研究显示,心衰住院患者30内天内病死率为10.4%、1年内病死率为22%,而5年病死率则高达42.3%,与某些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相当。

图1:心衰住院患者病死率高

此外,由于心衰常处在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反复住院成为老年心衰患者住院的首要原因。此前有研究显示,住院心衰患者和稳定期心衰患者1年再住院率分别为44%和32%,且患者在心衰住院期间病死率仍高达4.1%。

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和病死率、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已成为心衰这个心血管领域终末战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02-

现有心衰治疗方案

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20世纪50至80年代,心衰常规治疗是“强心、利尿、扩血管”,然而这些治疗措施后被证实,虽能有效缓解症状,但却无法阻止病情发展,也不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图2:心衰治疗时代变迁

而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及交感神经的药物已成为心衰治疗的基石。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是目前指南推荐的“金三角”心衰治疗一线药物。

然而,虽然在接受传统“金三角”治疗后,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患者的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约50%的患者在诊断后5年内死亡。

而ARNI作心衰治疗新药,研究显示,ARNI治疗效果显著优于ACEI/ARB[5],让此类药物成为各大权威指南推荐的优选药物。尽管ARNI等药物在中国上市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风险,但目前中国心衰患者预后较差的现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由于过往治疗方案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通常需要进行剂量滴定,也需根据患者情况经常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治疗药物应有的效果,同时极大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因此,心衰治疗亟需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来打破这一局面,给予心衰患者更多治疗选择。

-03-心衰诊治的“新革命”即将到来年5月,《Nature》杂志报道全球首例终末心衰细胞治疗成功。

期待即将获批的新型治疗心衰的药物,能够兼顾改善原发、并发疾病,成为优秀的“斜杠青年”。

让我们一起期待“新星”登场,造福心衰病患!

上周热点

干细胞助力肾移植获成功,免疫耐受长达18个月!

干细胞疗法治糖尿病立竿见影

细数干细胞成功治疗典型案例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文章均转载于其他媒体平台,转载仅供观点分享,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所有。转载的文章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衰有救了这种比肿瘤还可怕的病细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