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思想国
编辑|刘维焱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但小编想说,世界上真正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的体重,而你只有90斤......
推文开头,小编先跟你讲讲自己高中的故事
我:老王,这校服真差劲,还缩水了。
舍长老王:你想知道原因吗?我告诉你。
我:你说。
舍长老王:卷起你的衣服,摸摸你的腰,自己的锅还甩给校服,你的良心不痛吗?
以前,我听说高中是长身体的阶段,作为一个小矮子,我很期待进入那传说中的高中。事实证明确是如此,高中三年我长了不少,不过不是竖着长个儿,而是横着长膘,这太真实了!记得刚进高中时体重只有斤,从没想过“胖”这个词会和我有半毛钱关系,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身体日渐发福,更搞笑的是“胖”从此成了我身上的一个标签。起初别人说我胖了的时候,我还不是很在意。直到16年高三开学,有一次课间跑操,数学老师看到我说:小刘啊,你的确应该跑跑了,这几年“肥”了不少啊,尤其是这个寒假!又圆了一圈。我蒙了,特意跑到医务室称了一下体重——斤,顿时感觉天都快塌了,于是从那以后,我立志要瘦下来,可是现在大三了,三年时间也只瘦了十几斤,这让小编觉得“人间不值得”。
都说一瘦遮百丑,一胖毁所有,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当下以瘦为美的社会,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对于体重和肥胖这两个词都很敏感。最熟悉的莫过于我们身边那些女孩子了,常听她们说:“哎呀,又胖了一斤,都90斤了!”我时常在想,你们究竟要瘦到多少才算合格?虽然这些都是笑话,但在生活中,确常有因为肥胖而引起尴尬的情况:
1.坐公交时。这是小编感触最深的,每次往门口一站,就堵住了大半个门,下车的乘客总会“友好”的提醒我:不好意思,你可以让一下吗?我出不去!
2.处对象相亲时。都说始于颜值,终于才华,诚然,在大多数人眼里,相处的第一标准就是颜值与身材。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讲一个男生(较胖)去相亲时,对方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不怕冷,是易热体质,怕热......我们都知道,这其实很明显就是在委婉的说“你太胖了,我们不合适”。
......
类似于这种尴尬事件,生活中很多,小编作为尴尬人群之一,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留言跟我一起分享鸭。
肥胖,除了引起尴尬,最重要的还是会影响身体健康,引发诸多疾病,小编搜集了一些资料和大家共享:
1.肥胖容易引起代谢综合症。现代医学将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归为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与肥胖有非常大的关系,超过80%的Ⅱ型糖尿病都与肥胖有关,轻、中、重度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5倍和10倍。同样,血脂异常(俗话说的高血脂)如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等,以及高血压,也在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中极为常见。
2.肥胖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肥胖除了会导致糖和脂肪代谢的异常,还会增加某些炎性因子的释放,让体内长期处于一种”炎症反应“状态。会极大地促成血管内皮损害、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脏损害等。进而,增加了高血压、冠心病、中风、房颤、心力衰竭等一大批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3.肥胖容易引起关节炎及痛风。肥胖还干扰了正常的骨骼和关节的代谢,导致肥胖者患骨关节炎的风险大增,而且不仅仅发生在承受体重的关节上,手腕手掌这些非承重关节发病的可能性也高于常人。代谢问题,从而出现高尿酸状态,因此痛风也更加常见,甚至由痛风发展为肾病。
4.肥胖容易引起癌症及其他疾病。肥胖的人患各种癌症的风险也比正常人高,尤其是肝癌、乳腺癌、胃肠道癌、前列腺癌等。除此之外,还有脂肪肝、皮肤病变、哮喘甚至男性的某些功能障碍……
总之,肥胖可谓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敬而远之!
为什么会肥胖?以下原因,你有中招吗?
1.日常久坐,运动过少。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增高,人们大多依靠于机械化,体力劳动过少。作为学生的我们,高中时代的日常就是坐在教室,早上坐、中午坐、晚上坐;大学就是肥宅在寝室,能不胖吗?
2.喜爱碳酸饮料、奶茶。这些都是我们年青一代最喜欢的饮品啊,但热量特别高,为我们的肥胖史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
3.精神压力大,暴饮暴食。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压力增加,造成压力性进食,即病人进食并不是因为饥饿,而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更直接一点可以这样描述:今天心情不好,我想大吃一顿,化悲愤为食量,悲伤?来啊,一起造作啊!(小编估计这就是我肥胖的原因,开心一顿饭,难过一顿饭,没有什么是美食不能解决的!
4.过晚进食。都说进了大学,过了十二点夜生活才真正开始,出去吃个宵夜唱个歌是常事。晚上消化功能下降,过晚进食会导致热量堆积,内分泌失调、睡眠质量变差,这些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注意啦,最最最重要的来啦了,我们怎样才能瘦?来,我们听小编说:
1.上文提到的几点肥胖原因,要注意并酌情改善哦(很关键)
2.每天三餐前15分钟喝一大杯水,可以抑制食欲。其中早上喝的话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排出体内毒素。
3.饭后不要立即坐下,利用这个时间可以踮脚尖,是很瘦小腿的运动哦。20个一组,做3-4组,速度不要太快,做完请轻轻拍打小腿,小编试过还不错哦。
4.爬楼梯时候抬起脚后跟,用脚掌着地,可以有效地消耗大腿的脂肪。
5.睡觉前可以做平板支撑。这项运动可以瘦全身哦,不过难度有点大,能坚持的话效果很好。
6.每天晚上可以跳绳,要跳20分钟才会开始燃烧脂肪,所以至少要20分钟以上才有效果。
7.最常见的其实还是有氧运动——慢跑。跑步也是一项技术活,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太快会使肌肉过度紧张,使小腿出现不美观的肌肉哦,太慢的话瘦身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跑步的时候要把握分寸哦。
8.最关键的是减肥不能边吃边减,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减肥、吃完这顿就减肥这些话都是骗自己的,我们要对自己诚实哦,不然努力就白费了。
最后,小编祝大家身体健康,点开这条推文都能瘦到理想中的体重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AHA
美国阿纳海姆编者按: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其与心血管病相关并增加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风险,关于“肥胖悖论”的研究也一直是心衰生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在本届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我们有幸采访到本届年会主席奖获得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GreggFonarow教授,特邀其对“肥胖悖论”、肥胖对心衰的影响及更多临床思考作出专业解析。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国际循环》:首先祝贺您荣获主席奖!肥胖是心血管疾病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心衰患者中,肥胖患者的死亡率却低于体重正常或消瘦患者,请您谈谈对此的看法?
Fonarow教授:这就是所谓的“肥胖悖论”,即肥胖是新发心衰的危险因素,但心衰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越高,其死亡风险却越低。UCLA的TamaraHorwich等首先发现这一现象并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超重及肥胖心衰患者的生存率比体重健康或低体重者更高,且及时处理合并疾病、血流动力学因素及危险因素后仍是如此。除此之外,近年来另有近二十项研究也再次显示了BMI与心衰结局之间存在上述反向相关性。
《国际循环》:请您谈谈肥胖心衰生理学相关的最近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Fonarow教授:对于我们来说,理解肥胖导致心衰发病的原因及其对已发生的心衰却具有保护效应是非常有趣的挑战。据我所知,心衰时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肥胖及超重的心衰患者具有更多脂肪组织及肌肉组织,故具有更多的代谢储备,能更好地承受心衰的分解代谢状态;而体重较低或健康体重者的上述代谢储备则较少。同时,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改变以及神经激素激活的改变也会影响上述相关性。总而言之,低体重及体重正常的心衰患者其神经激素激活更明显,而肥胖心衰患者的神经激素激活相对较弱,这种现象也会导致肥胖患者的心血管结局比低体重及体重正常者相对更好。同时,其他因素可能也在上述肥胖悖论中发挥一定作用。
《国际循环》:关于心衰患者适合的体质构成和体脂比例,以及最优营养状态对改善心衰预后的意义,您有怎样的看法?
Fonarow教授:肥胖悖论的一个影响是其可促使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加
年11月Ellison和Felker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一篇Diuretictreatmentinheartfailure回顾性分析引起了一些争议。文章一方面鼓励使用利尿剂作为心衰治疗的一线药物,另一方面对心衰患者使用利尿剂的不满又贯穿始终。因此,我们希望在今后会有更多的治疗手段能够尽量减少心衰患者利尿剂的使用。
对于慢性心衰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会加剧神经体液的刺激,因此,合理使用利尿剂是心衰管理成功的基石之一,也是避免心衰再发生的策略之一。而且,利尿剂的使用会影响心脏保护药物的足剂量使用,使心脏的逆重构难以实现。而心脏的逆重构对于年轻的心衰患者,尤为重要。
长期使用利尿剂会产生利尿剂的抵抗及不良反应。同时,长期、大剂量使用速尿会导致维生素B1缺乏。而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B1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增加尿量,对于正在接受利尿治疗的患者补充维生素B1是有益的。因此,我们工作中应该避免“付出越多,得到的越少”这种矛盾的结果。
Elliso和Felker的报告中提出高渗盐水与高剂量循环利尿剂的结合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和钠尿排泄情况。但这一方法没有经过严格试验证实。而且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患者的改善往往伴随其他因素,如利钠肽水平降低、临床症状改善及死亡率降低等。
由于利尿剂对神经激素有潜在的不良影响,因此,建议治疗心衰的时候尽量减少利尿剂的使用。虽然缺乏利尿剂对心衰患者硬终点的研究,但是有关利尿剂停药小型研究已经开展。一项研究纳入41例稳定的HFrEF患者,随机分配接受赖诺普利或安慰剂治疗,研究发现无论使用何种治疗,71%的患者均因为充血性心衰的症状需要重新使用利尿剂;而既往使用速尿剂量超过40mg每日的患者,可以预见需要重新启动利尿剂治疗。近期一项研究入选26例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15例(58%)在停用利尿剂至今一年的时间内没有出现充血症状。而停药与这些患者利钠肽水平的显著升高有关,即使在没有充血症状的患者也是如此。这些停用利尿剂后仍然没有充血症状的患者,3个月后血浆肾素活性低于基线水平,但是醛固酮、精氨酸加压素、内皮素-1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没有变化。
虽然利尿剂在撤药的过程中,会带来充血症状复发的风险,但是选择临床症状稳定患者进行撤药,临床症状仍然可以保持稳定。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评估这一治疗方案对心衰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利尿剂会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通路,但噻嗪类利尿剂治疗高血压可显著降低心衰风险,且不会增加不良结果。维生素B1缺乏是高剂量速尿的并发症,可能会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但是托拉塞米并没有报道此类不良事件,这可能是袢利尿剂的另一个优点。
Tuttolomondo等研究者扩展了如前文提到的关于利尿剂联合使用高渗盐水观点,他们也是认为需要更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其有效性。如何在心衰患者中优化利尿剂的使用仍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
编者语:
HFrEF患者在从稳定性心衰向不稳定型心衰转化时,如果患者没有明显或轻微的水钠潴留,这个时候应该把ARNI,ACEI或ARB以及BetaBlock的剂量加上去,而不是加用利尿剂,这个时候如果加用利尿剂就会让患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MCC批号EN有效期-09-27,过期资料,视同作废
专业内容,仅供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印及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