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那么多,总有一款“适合”您!
梳理诊疗思路,提炼诊疗要点
总结经验教训,启发临床思考
和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专家一起
通过临床病例涨姿势!
(也欢迎各位同道投稿,筛选后将由哈特瑞姆专家做病例解析。投稿邮箱:service
heartrhythm.cn)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亦称Ebstein畸形(Ebstein’sanomaly)。本病三尖瓣向右心室移位,主要是隔瓣叶和后瓣叶下移,常附着于近心尖的右心室壁而非三尖瓣的纤维环部位,前瓣叶的位置多正常,因而右心室被分为两个腔,畸形瓣膜以上的心室腔壁薄,与右心房连成一大心腔,是为“心房化的右心室”,其功能与右心房相同;畸形瓣膜以下的心腔包括心尖和流出道为“功能性右心室”,起平常右心室相同的作用,但心腔相对地较小。
常伴有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或闭锁。可发生右心房压增高,此时如有心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开放,则可导致右至左分流而出现发绀。通常Ebstein畸形的临床表现为继发于右心结构异常的右心衰竭,但也有不少患者存在左心功能异常的并发症。在存在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右心室起搏可能进一步加重病变左心室功能,称为起搏器(PM)诱导的心肌病。PM所致心肌病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尚未阐明,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我们结合病例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
诊疗经过:
一位76岁的妇女因心悸和呼吸急促而入院。患者在她36岁时通过超声心动图诊断为Ebstein畸形,当时患者未感不适,因无症状患者拒绝心脏外科手术。体格检查显示心尖部有舒张期杂音,双下肢水肿,四肢末梢紫绀明显。心电图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间断右束支和左束支交替传导阻滞。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和后三尖瓣叶移位,右心室房化,右心房扩大,中度三尖瓣返流(见图1-A)。为进一步诊治来住院就诊。未发现卵圆孔未闭,左心室射血分数代偿正常(见图1-B)。
在实验室检查中,脑利钠肽(BNP)增加到pg/mL。根据这些发现,她被诊断为由于Ebstein畸形而加重的心力衰竭。
住院后,加用利尿剂减轻了心力衰竭的症状,BNP降至50pg/mL。因为其发生双束支阻滞交替出现,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设置起搏频率低限70次/分,高限次/分。起搏器植入过程顺利,患者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后出院。
图1:A:经胸超声心动图四腔视图下三尖瓣顶端移位与房化右心室形成;B:起搏器植入前左室收缩功能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C:起搏器植入后左室收缩功能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可以见到起搏器植入后LVDD升高,心脏再同步治疗后降低。
随访结果:
一年后,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再次恶化,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至20%(图1-C)。心律为心房颤动,化验检查结果显示BNP升高至pg/ml。由于AF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恶化和EF减少,因此患者接受了房颤的导管消融术,术中进行了双侧肺静脉隔离(PVI)。术后患者心律恢复窦性心律,心力衰竭症状较前缓解,术后BNP下降至pg/ml,症状缓解后出院。然而,双侧肺静脉隔离还不不足以稳定她的病情,虽然心律能维持为窦性心律,但出院后很快患者的心力衰竭再次恶化,发生了低心排血量综合征。BNP增加至极高水平pg/ml。LVEF数值仍然很低(27%)。
患者对起搏的依赖性为63.7%,考虑起搏器起搏诱发的心肌病是导致心力衰竭加重的主要原因,考虑心脏再同步化可以避免起搏导致的心搏出量下降,因此择期将患者的起搏器升级为CRT装置。
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干预后,心电图QRS时限由ms缩短至ms,症状明显改善。CRT后1个月,BNP下降至pg/ml(BNP变化趋势见图2)。令人惊讶的是,EF改善到43%,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从59毫米减少到46毫米(图1-D)。这种心室结构显著的反向重塑提示CRT可以有效的改善双腔起搏引起的心肌病。
图2:起搏器植入后脑钠肽(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BNP和LVEF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显著改善。
Ebstein异常表现为右心衰竭,但常合并左室功能障碍。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左心室形态会发生重塑、左心室收缩性和LVEF减少。Ebstein畸形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的部分原因在于其脆弱的心肌,包括不致密、心肌纤维化、游离壁肌原纤维连续性破坏、纤维几何结构或混合性心脏缺损。此外,扩张的右心室本身被认为是导致左室功能障碍,这主要是在存在明显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下观察到的。
然而,有学者观察到Ebstein畸形患者左心室形态受右侧扩张扭曲,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形态无关。因此,在Ebstein畸形患者中,左心室形状和功能异常可能存在不协调的机制。另一方面,对于接受普通起搏器植入的患者,LVEF降低和起搏依赖性(超过40%)是起搏诱发心肌病进展的危险因素,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可以有效避免起搏诱发的心肌病的发生。
众所周知,CRT起搏治疗适用于较宽的QRS持续时间(ms),左心室舒张末期扩大(55mm)。不管患者的LVEF是否降低,再同步化治疗均可以预防起搏诱导的心肌病。事实上即使缺乏宽QRS波形或LVEF降低,右心室起搏被已经被证实因为单心室起搏导致心室电和机械不同步,改变易损左心室的几何结构和功能,并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在Ebstein畸形的患者中,这些单纯右心室起搏对心功能的恶化作用可能增强,也会导致LVEF显著降低。
本文中的这个患者在接受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后,右心室起搏的时间是63.7%,并且她的左心室心肌可能由于Ebstein畸形的异常而脆弱,即使她有正常的LVEF。她可能是起搏诱发的心肌病的高危人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可能是预防心肌病的有效方法。
在一些临床研究中,观察到心脏再同步化CRT治疗后患者的左心室反向重构。起搏诱导的心肌病患者从右心室起搏升级到CRT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重塑的心室结构和功能均会发生积极的恢复。在另一项临床随机研究中,对于需要使用LVEF轻度降低的永久起搏器的患者(40%),CRT组与RV起搏组相比,在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和LVEF方面有显著改善。
然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推荐CRT为所有需要起搏支持的患者。尤其在Ebstein畸形的患者中,右心室起搏对心功能的恶化可能导致LVEF显著降低,需要仔细观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得出关于CRT的决策标准的结论,并确定起搏诱发心肌病的风险患者。
参考文献
[1].GenriNumata,EisukeAmiya,ToshiyaKojima.etal.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inPatientswithEbstein’sAnomaly[J].IntHeartJ;58:-.
[2].AttenhoferJostCH,ConnollyHM,DearaniJA,EdwardsWD,DanielsonGK.Ebstein’sanomaly.Circulation;:-85.
[3].FerrariAD,BorgesAP,AlbuquerqueLC,etal.Cardiomyopathyinducedbyartificialcardiacpacing:mythorrealitysustainedbyevidence?RevBrasCirCardiovasc;29:-13..
[4].GuglinM,BaroldSS.Theroleofbiventricularpacinginthepreventionandtherapyofpacemaker-inducedcardiomyopathy.AnnNoninvasiveElectrocardiol;20:-39.
[5].MuraokaH,ImamuraT,KinugawaK.ReverseRemodelingAchievedbyCombinationTherapyWithHigh-DoseBetaBlockerandCardiacResynchronization.IntHeartJ;56:-5.
[6].CurtisAB,WorleySJ,AdamsonPB,etal.Biventricularpacingforatrioventricularblockandsystolicdysfunction.NEnglJMed;:-93.
往期精彩内容:晕厥……冠心病?靠谱吗?(2)晕厥……冠心病?靠谱吗?(1)心室静止-TakutSuo综合征带来的危险心悸背后的真相突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心脏结构异常惹的祸当CKD5期高龄患者遇到急性左心衰——艰难的临床之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