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不同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心
TUhjnbcbe - 2021/3/12 13:14:00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不同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谢晓林,林玎,柯曦晔,马静(浙江医院)

《心脑血管病防治》,16(4):-

近年来研究发现,伴有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维生素D处于低水平状态,低水平维生素D还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力衰竭前期患者,提示不同阶段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均存在维生素D不足。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年4月至月3月住院慢性心力衰竭(CHF)或心力衰竭前期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36~83岁,平均(62.14±10.42)岁。根据美国心力衰竭指南,所有患者依据不同的心力衰竭阶段分为4级,LVEF≤50%定义为射血分数降低。A级:有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但LVEF正常(>50%),共22例;B级:有射血分数降低,但无浮肿、气急等心力衰竭症状,共12例;C级:有射血分数降低,且有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首次因心力衰竭入院,共26例;D级:有射血分数降低,反复因心力衰竭入院,1年内≥3次,共20例。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慢性肠道疾病(慢性腹泻、克罗恩病等),恶性肿瘤,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相关内分泌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服用维生素D、钙剂或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外科住院或健康体检的成人2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2~78岁,平均(58.42±11.33)岁。对照组均行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超声等检查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其他排除标准同观察组,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LVEF,于清晨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D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因NT-proBNP数值在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有显著升高,规定心力衰竭控制后出院前采血所测值为标准)。

结果

1、两组超声测值与血清标志物测值比较

观察组LVEDD、NT-proBNP高于对照组,而LVEF、25-(OH)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不同阶段CHF患者超声测值和血清标志物测值比较

随着CHF阶段的提高,LVEDD、NT-proBNP逐渐升高,LVEF、25-(OH)D逐渐降低。阶段A、B、C与高一级阶段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3、CHF患者25-(OH)D与LVEDD、LVEF、NT-proBNP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25-(OH)D与LVEDD、NT-proBNP呈负相关(r=-0.83,-0.82,均P<0.01),与LVEF呈正相关(r=0.86,P<0.01)。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神经激素-细胞因子分泌失衡的过程,近年来人们发现维生素D及其受体效应的缺失也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维生素D不仅调节钙磷代谢,也具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调节血糖水平、减轻脉管系统炎症反应、抗心肌肥大和增生等心血管保护作用,而RAS激活、炎症、心肌细胞肥大及间质增生是心力衰竭重要的发病机制,因此维生素D缺乏可能也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研究发现,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OH)D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从心力衰竭的前期阶段至症状性心力衰竭阶段可能均存在维生素D水平降低。本研究结果同样提示不同阶段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降低,且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来源:本文由南京大成医药整理编辑)

相关阅读(点击下列蓝字即可):

维生素D2注射液对高龄女性血清25-(OH)D的影响

维生素D2注射液可迅速提高和维持血清25-(OH)D水平

宁志伟教授维生素D科普视频合集

维生素D肌内注射与口服哪个好?

Holick教授:维生素D2同维生素D3一样有效

维生素D注射液与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的对比

其他经典阅读(点击下列蓝字即可):

谢忠建教授:钙剂和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经典作用

维生素D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并尿蛋白患者的临床观察

维生素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肌注维生素D可改善血糖控制

维生素D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维生素D2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腰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国家计划研究发现:75%孕妇缺乏维生素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同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