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在季节更替之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秋分后天气转凉,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严重者可能出现支气管炎及肺炎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令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诱发“心衰”。
在这个心血管疾病好发的“多事之秋”,我们将推出一系列有关“心衰”的科普小文,欢迎小伙伴们围观!
首当其冲,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衰”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也称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了严重的阶段,这时心脏的泵血功能衰退,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身体各个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简单讲,心脏就像人体的一个血液供应水泵,24小时不停地把血管内的血液泵到各个组织器官,而心衰就是心脏这个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泵出和回流。
那么,引起心衰的疾病都有哪些呢?
冠心病是心衰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高血压也是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贫血、甲状腺机能异常等也可以导致心衰发生。
除了一些基础疾病会导致慢性心衰的发生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危险因素也会导致心衰的急性加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在秋冬季要防止心衰急性发作,一定要注意这几种情况:最常见的诱发心衰急性加重的原因是感染(尤其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活动量的增加、擅自停药、摄入水分盐分过多、应激状态(如意外创伤或情绪激动)等。此外,心衰患者若伴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出现血压飙升或血糖控制不佳,也会加剧心衰的症状。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慢性心衰是一个心功能渐渐丧失的过程,若患者能早发现、早治疗,就能延缓病情。那么,“心衰”都有哪些可憎的面目呢?心衰最早出现的表现为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最典型的症状。然而,有些老年人患有肺部疾病,会把气促误以为是肺功能不好所致,但心衰表现出来的气促与肺部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还是有区别的。心衰患者常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觉容易憋醒,平躺时会有胸闷、气促等表现,往往在改变体位后如垫高枕头、坐起后症状有所改善,而肺部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患者即使坐起来还是会气促,体位的改变对缓解气促帮助不大。除了气促外,若患者是右侧心力衰竭,则会表现出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处水肿,并且在早上和下午水肿变化不明显。此外,部分心衰患者还会伴有血压偏低(90/60)、嘴唇发紫、食欲不佳、四肢末梢的皮肤冰凉(血液循环不好)等症状。
今天,我们先聊到这里,下期,让我们通过这一期所了解的知识,来看看“心衰”到底用了哪些信号给我们敲响警钟?
主管空*特色医学中心*治工作部主办
对外宣传中心期号
第期总编:彭家良副总编:文伟主编:赵建强编审:李晓龙、谢一责编:魏育鸽、张洪涛徐立凯、白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