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理变化
(1)老年人左心房随年龄增大而逐渐扩大,室间隔及左心室壁逐渐增厚,心室容积减少,顺应性降低。
(2)心脏瓣膜增厚、硬化及钙化形成关闭不全。
(3)心肌发生褐色萎缩,心肌纤维间有淀粉样物质沉积。
(4)心脏功能成年后随增龄而下降,65岁比25岁每搏量减少40%,舒张功能减退先于收缩功能减退,70岁时心脏综合储备功能只相当于40岁时的50%。
(5)心脏传导系统亦随增龄而发生退行性变,窦房结内起搏细胞及房室结的浦肯耶细胞逐渐减少,脂肪及胶原纤维增多,房室束及室内束支的传导纤维减少及结缔组织增生,心室内传导系统与心脏纤维支架间发生纤维化或钙化退行性变,心脏电活动能力下降,故老人心率减慢,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一、概述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损害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器官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
特征:以肺循环或/和体循环淤血,组织血液灌注不足。
1、原发性心肌损害
2、心脏负荷过重
二、临床表现特点:
1、左心衰竭: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咯血
2、右心衰竭:恶心、呕吐、尿少、浮肿
3、全心衰竭
三、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1、卧床
2、心理治疗
3、间断吸O2
4、低盐饮食
5、记录出入量
6、注意输液速度
7、严密观察病变
8、药物付作用和毒性反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概述
危险因素:
1、血脂异常;
2、高血压;
3、糖尿病;
4、吸烟;
5、肥胖;
6、年龄与性别;
7、神经类型;
8、遗传
二、冠心病分型
1、无症状型
2、心绞痛型
3、心肌梗死型
4、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
5、猝死型
急性心肌梗死
一、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75%
二、临床表现特点:
1、起病和先兆症状
2、症状:(1)胸痛;(2)心律失常;(3)休克;(4)心力衰竭
3、体征
4、并发症
三、有关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坏死物质指标。
四、诊断要点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心肌治疗
3、治疗及防止心律失常
4、治疗心力衰竭
5、治疗休克
6、其他治疗
六、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1、休息
2、监测心电,T.P.R.BP.血氧饱和度
3、吸氧
4、镇静、止痛
5、记录出入量
6、观察病变
7、溶栓治疗注意出血并发症
8、介入治疗注意出血
心律失常
一、概述
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1、冲动形成异常
2、冲动传导异常
二、临床觉类型
(一)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停搏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二)过早搏动
(三)阵发性心动过速
(四)扑动与颤动
(五)房室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二度Ⅰ型(文氏型)
二度Ⅱ型(莫氏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1、一般患者作好心理治疗
2、密切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付作用
3、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注意:
(1)卧床
(2)吸氧
(3)严格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
(4)开放静脉通路
(5)准备好全部抢救药物
(6)抢救器材保持备战状态
(7)监视心电示波,随时通知医生
(8)记录出入量
高血压
一、病因
1、神经中枢因素
2、体液内分泌因素
3、遗传因素
4、与大动脉硬化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乏力等;
2、并发症表现: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受损;
3、高血压急症:
(1)恶性高
(2)高血压危象
(3)高血压脑病
三、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1、作好一般护理
2、作适量运动
3、低盐饮食
4、定时量血压
5、按时服药
6、观察有无靶器官损伤征象
7、发生高血压急症的护理
心绞痛
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心肌出现短暂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民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二、临床表现
1、典型的心绞痛:
胸骨后压迫性不适或为紧缩、压榨、闷堵感、亦可呈烧灼样疼痛,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内侧直至手指,也可放射至咽喉部、颈部、背部、上腹部。
2、不典型的心绞痛:上腹部疼痛、咽喉部疼痛或心前区不典型闷痛。
三、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1、分析心绞痛类型
2、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描记心电图
3、严重者吸氧
4、密切观察病变
5、注意药物付反应
6、无发作时作适当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