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迎评知识汇编
TUhjnbcbe - 2021/1/21 8:56:00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         http://www.wxlianghong.com/

“三重一大”事项是指什么?

答:“三重一大”事项是指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度资金使用。

院训、服务宗旨、愿景、目标、功能任务

答:()服务宗旨:尊重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爱心

(2)医院愿景:建成省内知名、医院

(3)医院目标:争做行业典范、提供一流服务。

(4)医院功能任务:医院公益性、承担本地区医疗、保健和教学、科研任务、完成*府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

(5)服务理念:我是你的医生、您是我的亲人

(6)医院精神:敬业、严谨、廉洁、文明

(7)院训:科技兴院、质量建院、从严治院、全员爱院

卫生行业“九不准”:

答:()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2)不准开单提成;

(3)不准违规收费;

(4)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

(5)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6)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

(7)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

(8)不准收受回扣;

(9)不准收受患者“红包”。

核心制度有哪些?

答: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共8个)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答:()正确识别患者身份;(2)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3)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4)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5)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6)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7)提升管路安全;(8)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9)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0)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答: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实施临床路径的价值和意义?

答:对主治医师而言—设计出该疾病的最佳治疗模式;对住院医师而言—可做为临床学习的教学指引;对护理人员而言—可由临床路径预先得知对病人应提供的护理服务;对病患而言—可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缩短住院日、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能。

进入临床路径患者的条件?

答:诊断明确;没有严重合并症;能够按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临床路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答:()主管医师完成患者检诊,个案管理员和治疗组对患者进行路径准入评估;(2)对入路径的患者履行知情同意;(3)按照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提供的诊疗服务计划,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护理组;(4)护理组为患者作入院介绍,向患者发放临床路径患者告知单,详细介绍住院期间诊疗计划(术前注意事项),需要配合的内容;(5)主管医师、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变化,对当日变异情况分析、处理,做好记录;(6)医师版路径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人应签名。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答:()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4)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临床路径的变异处理?

答:临床路径的变异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记录。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

(2)分析。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3)报告。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4)讨论。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临床路径的目标?

答:医院不少于5个专业6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我院目前有20个专业60个以上病种实施临床路径。要求入径率80%,完成率大于70%,不能完成的要注明原因。

灭火器使用方法

答:“一提、二拔、三对、四压”

()就近“提”取灭火器;

(2)“拔”掉保险销;

(3)手握压把,“对”准火源根部,站于风的上方;

(4)用力“压”下压把进行灭火。

病历重度缺陷()标准

答: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第2版)》规定:扣分≥3分为重度缺陷。《规范》中列出了8项病历质量重度缺陷:()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不能通读;有两处以上重要内容明显涂改;或代替、模仿他人签名。(2)病历记录系拷贝行为导致的原则性错误。(3)使用无电子签名的计算机word文档打印病历。(4)缺入院记录、住院病历,或非执业医师书写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录。(5)诊断不确切,依据不充分。(6)主治医师或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未在48小时内完成,无对新人院、危重、诊断未明、疗效不佳的病人进行重点检查、分析讨论及审签。(7)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查房记录无对危重、疑难病例进行的病史补充、查体新发现、病情分析、进一步诊疗意见及审签。(8)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的病例无以科室为单位的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记录无明确的进一步诊疗意见,仅有床位医师和主持者总结发言记录,缺记录者签名及主持者审签。(9)应该有术前讨论或病情较重、手术难度较大的病例无以科室为单位的术前讨论记录;记录无手术方案、术中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术后观察事项及护理要求,仅有床位医师和主持者总结发言记录,缺记录者签名及主持者审签。(0)缺手术病人的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或手术诊断、手术部位描述错误。()缺手术安全核查记录。(2)植入体内的人工材料的条形码未粘贴在病历中或条形码粘贴不全。(3)治疗措施不正确或不及时而贻误抢救与治疗。(4)死亡病例无以科室为单位的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无死因分析和诊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记录;仅有床位医师和主持者发言记录,缺记录者签名及主持者审签。(5)缺特殊检查(治疗)、手术等各类知情同意书或缺患者(被委托人)签名。(6)缺术中扩大手术范围的知情同意书(术前已告知的除外)或缺患者(被委托人)签名。(7)非患者本人签字的同意书,缺患者本人授权委托书、缺患者本人和被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8)缺出院(死亡)记录。

什么是丙级(不合格)病历?

答:根据年《病历书写规范第2版》中江苏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扣分≥3分为重度缺陷,等同为丙级病历(即不合格病历)。《标准》中列出了8项病历质量重度缺陷,发生任何一项,则该份病历也被定为重度缺陷病历(即不合格病历)。

电子病历什么时候打印?

答:电子病历提交、审核后即时打印,护理病历记录可以满页后打印,每周至少打印一次。有医患纠纷倾向的病历内容要随时提交、审核并打印。

入院记录、手术记录何时完成?首次病程录必须由哪级医生完成?

答:入院记录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应当在手术后及时(当日、当班)完成。首次病程录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入院8小时内完成。

抢救患者病历书写的记录要求是什么?

答: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内容包括危重病名称、主要病情、抢救起始时间、抢救措施、抢救结果、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称等。详细记录患者初始生命状态、抢救过程、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等。记录抢救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危急值的定义?

答:“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及时抢救患者,抢救患者生命,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包括哪些?

答:()检验、检查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电话通知护理部门,要告诉检查日期、科室及床号、住院号/门诊号、患者姓名、检查项目、危急值、复检结果等,并请对方复述一次。同时要及时、规范地在《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记录检查日期、科室及床号、住院号/门诊号、患者姓名、检查项目、危急值、复检结果、检查人员、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时间、联系人、是否重新采集标本、登记人等内容。

(2)病区护理部门接获检验、检查科室电话通知后,应立即通知经治或值班医师。同时要及时、规范地在《临床科室接获“危急值”报告登记登记本》上记录检查日期、科室及床号、住院号/门诊号、患者姓名、接获电话时间、查询报告时间、检查项目、危急值、标本是否正常,通知医生时间、通知何人、登记人、处理医生等项目。接获人还应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如重新采集标本复检,也应做好相关记录。

(3)经治或值班医师接报告后,应立即通过信息系统查看检验、检查结果,结合临床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病情,必要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同时在6小时内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4)门急诊护理人员接到危急值通知后应立即通知门急诊医生,并及时通知患者或家属取报告并到相应科室就诊。一时无法通知患者时,医院总值班报告,总值班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调取挂号信息查找通知患者。如仍无法查到患者应立即设法通过公安、媒体等其他途径查找患者,必要时向分管院领导报告。门、急诊医师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及时在门急诊病历上记录。

(5)规范标本采集、送检、检验环节的操作规程,杜绝操作不当导致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6)对管理出现的差错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应对措施,避免类似差错的再次发生

心肺复苏中成人胸外按压标准是?

答:标准:①按压频次00-20次/分②按压通气比:30:2③按压深度:5-6cm。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原则?

答:医务人员采信外院检查、检验要掌握原则,必须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不影响疾病的诊疗。对于采信外院检查、检验有可能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则不予认可。

我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范围?

答:本市范围的二、医院以及本市范围外的医院。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前必须做什么?

答:必须履行书面告知义务,签署风险知情书,并在住院病程录(或门诊病历)中记载外院医疗机构名称、检查检验项目名称、检查检验日期、结果、风险告知和患者的要求等,将可保存的外院资料留存在住院病历中。

新技术、新项目报告审批程序如下:

答:()科室讨论、科主任签字;

(2)医务科初审(一般新医疗技术业务);

(3)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

(4)院领导审批(重大新医疗技术业务项目);

(5)医院发文公布。

患者病情评估概念、评估范围?

答:()患者病情评估是指具备病情评估资格的医务人员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2)医院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应加强住院患者入院评估、术前评估、麻醉风险评估、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手术后评估、住院时间长的患者评估、出院前评估等。住院患者病情评估三次以上。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

答:()“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病人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原因分为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施行再次手术;以及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2)凡需要“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术前由科主任组织全科讨论,必要时进行全院会诊,讨论后科室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表》和《重大(特殊)手术审批单》,在手术前24小时内及时报告医务科,医务科做好记录备案,急诊手术术前医院总值班,术后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补报告。

(3)患者出院后一周内,由分管院长、医务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对施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术后情况等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评估表》(份留科室,份报医务科备案)。

(4)“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纳入医师定期考核,作为手术医师资格与能力的评价指标之一;对一个月内连续发生3例及以上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刀医生,医院将重新审核该医生的手术权限。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答:()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并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并上报医务科备案和审批。

(2)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①术前24h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师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②评估内容如下:

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㈡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第一级:体格健康,发育营养良好,各器官功能正常;第二级: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能代偿健全;第三级:并存病情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活动;第四级: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活动能力,经常面临生命威胁;第五级: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第六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㈢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组”;“手术超过3小时完成组”。属急诊手术在“□”打“√”。

㈣手术类别由手术医师在相应“□”打“√”。

㈤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h内由床位医生填写。

手术安全检查制度:

答:()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三方确认后手术医师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2)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三方确认后麻醉医师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巡回护士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三方确认后巡回护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主要的控制目标有哪些?

答:()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2)住院患者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住院患者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的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答: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答:()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不需联合用药。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结直肠和阴道可能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感染,可加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的药物。

(2)预防用药的方法

①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一般应于切开皮肤(或粘膜)前0.5~小时或麻醉诱导时在手术室开始给第剂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等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滴完。

②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③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为三级?分级用药指征?

答:()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①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②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③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④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2)分级用药指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是什么?

答:医护人员如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应首先对患者进行积极救治.并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保留原始记录,将患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如实记入病历中。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信息平台,医院临床药学室,临床药学室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报给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输血前要履行哪些规定?

答:按照相关规定,对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的相关检测。取得患者或委托人知情同意后,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输血的时限要求有哪些?

答:发血到输血结束最长时限为4h。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流程?

答:()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2)输血反应分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过敏反应:

()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①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②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③抗过敏:地塞米松0mg或氢化考地松00mg+5%GS静滴,严重者使用0.%肾上腺素0.-0.3ml静注。④异丙嗪25mg加入静脉补液;⑤0%葡萄糖酸钙0mg加入静脉补液;⑥对反复发生的发热性输血反应,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发热反应:

()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症状持续-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治疗:据症状轻重处理。①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②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

溶血反应:

()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抢救重点在抗休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①可适当补液,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新鲜同型血浆以增加血容量。②使用盐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以升高血压及扩张肾血管。③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④出现少尿时在纠正血容量后适当用20%甘露醇、呋塞米促进利尿。⑤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⑥明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用肝素治疗。

细菌污染:

()症状:这类输血反应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为一般发热反应,重者即使输入少量也可立即引起寒战、高热、烦躁、休克、尿闭等剧烈反应。

(2)治疗:①立即停止输注。②抢救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③及早使用抗生素,以静脉滴注大剂量为宜。在菌种未明确前,可先用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④将袋内剩血离心取底层直接做涂片染色和病原体培养。

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一般认为是给病人24h内输注了≥8单位(U)PRBC或输血超过自身的一个血容量。称大量输血。

症状:()循环负荷过重:如输血过多过快,常在输血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泡沫样血痰等肺水肿征象。应立即停止输血,按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紧急处理。

(2)出血倾向:多见于大量输入库存血,预防措施可每输—ml库存血,应给予ml新鲜血或及时补充葡萄糖酸钙,可防止因枸橼酸盐同血钙螯合所引起的低钙血症。

(3)低体温,高血钾。

输血记录有何要求?

答:用血患者病例中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临床用血报批有何规定?

答:有输血申请审核登记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紧急用血必须履行补办报批手续。

()输血申请单审核率为00%。

(2)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00%。

(3)用血的申请单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

(4)临床单例患者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8U履行报批手续,需要科室主任签名或输血科医师会诊同意,报医务科批准。

患者病情评估概念、评估范围?

答:()患者病情评估是指具备病情评估资格的医务人员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2)医院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应加强住院患者入院评估、术前评估、麻醉风险评估、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手术后评估、住院时间长的患者评估、出院前评估等。住院患者病情评估三次以上。

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

答:()对住院日超过30天的患者,主诊医师需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组织全科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对长时间住院的原因进行讨论和分析、明确后续治疗方案、提出改进措施等,必要时请全院会诊。(2)患者因某种原因需长时间(30天以上)住院,科室应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建立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登记本,由主诊医师进行记录。(3)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登记本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患者姓名、住院号、入院诊断、过度诊疗现象存在/不存在、服务流程合理/不合理等。(4)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出现因沟通不及时或不到位而出现的纠纷。(5)科室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应认真填写《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登记上报表》,及时上报医务科存档,医务科实施实时监管,每季度对出现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提出整改意见。

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程序?

答:()转入病人:对医联体内转入我院的病人,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就诊、检查;需住院者优先安排。

(2)转出病人:对诊断明确,经治疗病情稳定,符合下转条件者在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科室医生进行登记、填写转诊病情介绍单,医院。由患者家属附带相关诊疗资料,医院。经治医疗组在转出病人的病历中做好相应的转诊记录。

患者转科流程?

答:转科科室对需要转科的患者需先邀请转入科室会诊并征得其同意后,书写转科记录等医疗文书,将患者及医疗文书护送到接受科室。接受科室与转科科室进行病情、治疗、物品等交接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书写转入记录,并及时进行诊疗。

患者转院流程?

答:患者转院前需经科主任同意,对医保患者还需办理转院手续。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

答:()定义及原则: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包括诊断治疗的失误及其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原则: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惩罚性、公开性。

(2)报告时限、途径及流程:发生(发现)不良事件后,①一般事件在48小时内填好“医疗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登记表”报告相关职能科室;②重大事件或情况紧急者应立即口头报告相关职能科室(同上),48小时内补报表;③报告人同时要在本科室“医疗安全质量事件登记簿”进行登记。途径:电话、书面、网络。

(3)不良事件类别:医疗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院感与传染病相关不良事件;信息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设备不良事件;后勤保障不良事件;消防治安不良事件;执业纪律不良事件。

(4)奖惩:对主动报告者实行奖励的非惩罚性制度。

医患纠纷定义及投诉部门、电话?

答: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

医疗纠纷投诉部门:医患沟通办公室,。

何谓手卫生?

()手卫生: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型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消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应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WH0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什么?

答: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

手卫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如何正确的洗手?

答: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再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而后按“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根据对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审核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经省级以上卫生行*部门批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7.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开展新的手术,或经省级以上卫生行*部门批准的重大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四)手术审批管理

手术必须按以下要求经审批后方可开展:

.常规手术审批

()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2)二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4)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2.特殊手术审批

()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

①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中规定的四级手术中难度特别大,过程尤其复杂者;

②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社会人士以及民主*派当地负责人;

③无主患者、有潜在的引起医疗纠纷的手术、进入司法程序的患者的手术;

④各种诊断不明的探查手术、24小时内再次手术、非计划再次手术、预知预后不良的手术等;

⑤外院医师来本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照《执业医师法》、《医师外出会诊制度》等相关规定执行;

⑥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手术;

⑦高风险手术:患者年龄超过70岁、基础病较多、病情较严重、特殊体质等;

⑧新开展的手术,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⑨器官切除及大器官移植。

⑩国家卫健委和省健计委有其他特殊技术准入要求的。

(2)特殊手术须组织科内讨论,填写《重大(特殊)手术审批申请单》,经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务科审核、院领导审批后,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第④种情形的特殊手术,如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或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先组织科内讨论,经科主任签署意见并向医务科、院领导汇报,经批准同意后先行手术,术毕24小时内补办手续。

3.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员生命,经治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五)监督管理

医院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对连续两年发生两起以上(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以上)手术安全事件,经医院技术委员会人员讨论后,给予在原手术权限上降一级执行、直至取消其手术资格;对不适宜从事外科专业的,应劝其调整专业。如重新恢复手术级别,医院技术委员会考核后认定。

临床科主任职责

.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病区)的行*、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经营管理。

2.负责制定本科室的工作计划,专科建设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同时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做好医疗护理和医患沟通,提高服务满意度。

4.负责落实本科医疗质量、医院感染防控和医疗安全措施。

5.负责组织本科危重、疑难病人的抢救、会诊和病例讨论。

6.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诊疗操作常规,严防医疗差错、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7.参与科内医疗业务,定期、定时参加查房、门诊、会诊、出诊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处理,并就疑难病例组织科内和科际讨论。

8.按照全员培训的要求,组织科内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总结经验,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业务、技术技能和人文素养。

9.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科研工作,负责临床教学工作,组织本科人员“三基”训练、考核,组织进修、实习人员及规培人员培训、带教、考核。

0.组织科晨会、交接班会,负责医师排班、值班、门诊、手术、会诊、出诊、进修、学术活动及各类应急救治任务及业务交流。

.负责本科室的廉*教育和督查,组织本科人员的*治学习,以病人为中心为主题的医德医风教育,负责本科考勤、考核工作。

2.负责年度科室台帐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归档。

3.负责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协调,接受和完成院领导和职能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

4.做好科室绩效考核工作。

5.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临床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

.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主持死亡和特殊疑难病例的讨论会诊,参加院外会诊和病例讨论会。

3.指导科室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6.掌握或基本掌握本科国内外研究动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临床进展的培训。

7.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8.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9.指导全科进行临床经验总结,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0.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室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时,应当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参加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书,决定病员出(转)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8.承担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临床住院医师(士)职责

.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新毕业的医师实行三年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可以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放射线检查工作。

3.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当于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负责书写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的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当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做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6.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0.在门诊或急诊室工作时,应当按门诊、急诊室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完成到相关临床及医技科室轮转工作。

新冠肺炎应知应会问答

、你们病区预留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病房在哪里?

答:根据各科室安排的病房回答。

2、如果病区发现发热疑似病人怎么处理?

答:首先汇报科主任、医务科、院感科;同时立即将病人转运到病区应急隔离室;医护人员实行二级防护;请医院新冠肺炎会诊专家会诊,如果专家会诊考虑疑似,由医护人员护送通过污物电梯转运到隔离病区。转运后立即进行病房及电梯终末消毒。

3、发热病人转运的路线?

答:内科大楼通过大楼中间的污物电梯;新大楼通过东北侧的污物电梯转运;综合楼通过大楼中间的污物电梯转运。

4、CT检查的通道?

答:在老门诊楼CT检查室东南方向发热病人专用入口进入,在CT二室检查。

5、有没有进行演练?

答:新冠肺炎发生后,各个科室都进行了演练,由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派人参加。

6、目前诊疗指南是第8版,防控方案是第7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是第版。

7、我院的发热门诊目前设在综合楼二楼,有3间诊室,5间留观病房。符合江苏省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建设标准。

8、你们有没有进行核酸检测?

答:医院工作的人员都在6-7月份进行了核酸检测。

9、哪些科室是新冠肺炎重点科室?

答: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呼吸科、胸外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

0、知不知道可疑的创伤病人清创、手术怎么办?

答:医院新大楼手术室3室是负压手术室,可以通过新大楼污物电梯直接转运7楼手术室感染手术入口,进入负压手术室手术。

、门诊发现有疑似病人怎么办?

答:普通门诊就诊病人检查有肺炎,经肺炎专家组会诊后疑似病毒性肺炎的病人,立即给病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由工作人员指引,经走廊至东北侧,乘坐污物电梯至楼,交接给预检分诊处保安,由保安沿指定路线至综合楼2楼发热门诊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迎评知识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