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不全,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不全的临床综合症。
?
正在载入…
一、?病因
?
?1、脑部疾患
?急性脑炎、颅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脑水肿等
??2、脊髓疾患?
?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肿瘤、颈椎外伤等。
???3、神经肌肉疾患?
?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炎、呼吸机疲劳、破伤风、有机磷中毒等。
??4、胸部疾患?
?血气胸、大量胸水、胸部外伤、胸腔和食管肿瘤术后、急性胃扩张、膈运动
?不全等。
???5、气道阻塞?
?气道肿瘤、异物、分泌物及咽喉、会厌、气管炎症和水肿。
???6、肺疾患?
?ARDS、肺水肿、急性阻塞性肺疾患、哮喘持续状态、严重细支气管和肺部炎
?症、特发性肺纤维化等。
???7、心血管疾病
??各类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肺栓塞、严重心律失常等。
???8、其他?
?电击、溺水、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贫血、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癔病等。
???
?
2.主要症状
?呼吸衰竭表现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二者兼有,可使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受到不同程
?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辅助呼吸机活动增强、呼吸费
?力,有时出现呼吸节律紊乱,表现为陈
?施呼吸、叹息样呼吸,重症病人可出现意识不全、
?烦躁、定向力不全、谵妄、昏迷、抽搐、全身皮肤黏膜发绀、大汗淋漓,可有腹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
?
正在载入…
?
?3.主要体征
??早期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时可有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及血压下降。严重高血钾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4.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PaO2<60mmHg时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2)电解质测定:注意血钾水平。??
?
三、急救措施
?1.氧疗??Ⅰ型呼吸衰竭者给予中、高流量吸氧,流量为4~6L∕min,Ⅱ型呼吸衰竭应给予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2L∕min.??
?2.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根据病情稀释痰液,气道湿化,刺激咳嗽,辅助排痰,也可以给予肺部物理治疗,如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等。
?3.机械通气
??吸氧浓度高于40%、血气分析示PaO2<?60mmHg时,应尽早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4.控制感染?
?肺和支气管感染是引起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因此迅速而有效地控制感染是抢救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措施,一般根据既往用药情况与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5.呼吸兴奋剂
??呼吸衰竭经常规治疗无效,PaO2过低,PaO2过高,或出现肺性脑病表现或呼吸节律、频率异常时,可考虑使用呼吸兴奋剂。常用尼可刹米,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改善通气。
??6.监测通气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动态监测血气,指导临床呼吸机各种参数的调整和酸碱紊乱的处理,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敏感、方便,以便指导临床。
?7.并发症的防治
??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纠正休克和防止DIC。同时防止心衰与脑疝的发生,及时治疗肺性脑病。
?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将病人放在坐位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保证病人舒适。
?(2)做好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
?(3)清醒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防止细菌感染。
?2.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药物治理。
?3.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呼吸频率与节律、有无发绀,监测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值的变
?化。
?(2)监测血压、脉搏、心律及体温的变化,观察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3)观察神经系统的表现,如神志、瞳孔的变化,及时发现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
?(4)监测和记录液体的出入量。
?(5)观察氧疗的效果。
?(6)注意控制静脉用药的滴速,及时监测血钾等电解质的变化。
?
?4.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的咳嗽和咳痰,必要时给及吸痰。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必要时给予肺部物理疗法。
?5.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1)保持呼吸机正常运转。
?(2)保持呼吸机管路接口紧密。
?(3)监测呼吸机各参数,并了解通气量是否合适。
?(4)及时发现并防治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
?6.用药的观察与护理
?(1)呼吸兴奋剂: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液体给药不宜过快,用药后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神志变化,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部抽搐等药物反应,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出现严重肌肉抽搐等反应,应立即停药。
?(2)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真菌感染。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