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药理学重点笔记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力衰
TUhjnbcbe - 2020/12/22 13:41:00

第十九章抗心率失常药

心肌的生理特性:

1.自律性:与最大舒张电位、阈电位、4相自动除极速度有关;

2.传导性:与膜反应性有关,即与0相除极速度和幅度有关,速度快,幅度大→传导快;

3.兴奋性:与ERP长短有关;

4.收缩性:与普通心肌内钙含量有关。

分类:

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ⅠA类 适度阻钠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

 ⅠB类 轻度阻钠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

 ⅠC类 重度阻钠 氟卡尼、普罗帕酮等

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 普萘洛尔

Ⅲ类药——选择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

Ⅳ类药——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

其他类药:腺苷

基本作用:1.降低自律性①减慢4相自动除极速度②上移阈电位③增大最大舒张电④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2.减少后除极和自发活动①减少早后除极,Ca2+内流↑所致—钙拮抗药②减少迟后除极,细胞内Ca2+过多和短暂Na+内流----钙拮抗药+Na+通道阻滞药

3改变膜反应性性,终止或取消折返激动

4改变不应期,终止或防止折返的发生,可通过:⑴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而延长ERP更为明显,绝对延长ERP⑵缩短APD,ERP,而以缩短APD更为显著,相对延长ERP;⑶使相邻细胞不均一的ERP趋向均一化。

奎尼丁(quinidine)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只能口服。

利多卡因Lidocaine(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部位心室肌、蒲氏纤维

药理作用

1.降低自律性:抑制Na+内流→4相除极速率自律性↓→抑制异位起搏点

2.减慢传导:抑制0相Na+内流→传导↓→单向变

双向传导阻滞→消除折返激动

3.绝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抑制3相K+外流→ERP和ADP均延长(ERP更明显)→中断/预防折返

4.抑制心肌收缩力(弱)

5.其他:抗M胆碱;α受体阻断作用

1、降低自律性:抑制4相Na+内流—降低4相去极斜率--自律性↓;促进K+外流—使最大舒张电位↑—远离阈电位—自律性↓

2、相对延长不应期:促进K+外流—复极过程加快—APD↓;抑制2相少量Na+内流—2相平台期缩短—ERP↓;促进K+外流>轻度抑制2相Na+内流—APD↓>ERP↓;ERP/APD比值↑?(折返↓)

3.对传导影响:①治疗量无影响,高浓度抑制②对心肌缺血或室内传导有阻滞,减慢传导③对血钾降低或部分牵张除极者,加快传导。

临床应用

广谱、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可治疗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但安全范围小、不良反应多,限制了其应用。

1.辅助房颤、房扑的电复律治疗;

2.转复和预防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3.频发性室上性和室性早搏。

窄谱抗心律失常药

1.只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例,对房性心律失常无效。对室性早搏效最好,对心肌梗阻、心脏手术或药物中毒(强心苷中毒)所致的都可用)

2.预防室性颤动(心梗后立即使用可预防室颤的发生)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

2心血管反应

1)低血压:阻断a-受体并抑制心肌收缩力所致;

2)各种心律失常:减慢心室内传导,引起心动过缓;“奎尼丁晕厥”

3.栓塞:心房附壁栓子脱落

4.金鸡纳反应:耳鸣,听力减退,复视,神志不清,谵妄等。

5.其它:长期可致血小板减少、出血症状。

1.重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充血性心力衰竭

3.强心苷中毒(地高辛);4.严重低血压。

嗜睡,眩晕,头痛,运动失调,肌震颤,惊厥,心功能不全者或肝功能障碍减少剂量和减慢滴注速度

苯妥英钠治疗洋地黄中毒所致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

普茶洛尔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延长房室结的ERP;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慎用;反跳现象

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

腺苷主要治疗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延长房室结不应期

负性频率、负性传导、负性肌力:三负

窦性心动过速:Ⅱ、Ⅳ

房扑、房颤:转律用ⅠA、Ⅲ;减慢心率用Ⅱ、Ⅳ;防止复发用奎尼丁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首选维拉帕米;慢性或预防用强心苷、Ⅲ

室性早搏:首选ⅠA、Ⅲ

心肌梗死急性期:利多卡因

强心苷中毒:苯妥英钠,利多卡因

心室纤颤:转律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

第二十章抗慢性心力衰竭药

治疗CHF药物的分类

1.强心苷类药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毒毛花苷K等。

2、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维司力农等

3.作用β受体药β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扎莫特罗

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卡维洛尔等;

4、减负荷药

(1)RAAS抑制药ACEI卡托普利等

AT1受体拮抗药氯沙坦等

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

(2)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3)扩血管药硝普钠、硝酸异山梨酯、肼屈嗪、哌唑嗪

强心苷类(地高辛digoxin)

药理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提高心肌收缩时最高张力和最大缩短速率(剂量依赖),增加心输出量,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机制:适度抑制Na+—K+ATP酶,增加心肌兴奋时细胞内的Ca2+量,加强心肌收缩性

2、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直接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减慢心率

3、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自律性:窦房结降低,浦氏纤维升高;传导性:心房升高,房室结降低,浦氏纤维降低;有效不应期:心房降低,浦氏纤维降低。

4、对肾脏作用:利尿(增加肾血流量,减少钠离子再吸收)

5、对神经的影响:直接、间接兴奋脑干副交感神经中枢;抑制交感神经,NA↓

6、对激素的影响:抑制RAAS,促进心房利钠肽(NAP)分泌,恢复NAP受体敏感性→拮抗RAAS作用

7、对血管的作用:外周阻力降低

临床应用

CHF伴心房纤颤或心室率快者1、心房纤颤首选药:目的不在于停止房颤,通过抑制房室结传导使较多冲动不能穿透房室结下达心室,而隐匿在房室结中,减少心室频率2、心房扑动常用药,缩短心房的有效不应期,使房扑转变为房颤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反应(中毒信号);视觉障碍(黄视症、绿视症);心脏毒性反应中毒救治:停药,静注(口服)钾盐,苯妥英钠可竞争Na+-K+ATP酶,严重者用地高辛抗体Fab片段作静脉注射,80mg拮抗1mg。

ACE抑制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captopril)

[作用机制]:抑制ACE活性从而抑制循环或局部组织中AngI(血管紧张素I)向AngII转化,降低AngII的量。同时,减少缓激肽降解。后者通过其受体产生NO拮抗AngII。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左室充盈压,室壁肌张力,久用仍有效,抑制心肌肥厚及血管重构。

[临床应用]:作为基础药广泛用于CHF治疗,常与利尿药地高高辛合用;高血压治疗。

AngII受体(AT1)拮抗药:直接阻断AngII与AT1的结合而发挥拮抗作用,不仅对ACE途径产生的,而且对非ACE途径(食糜酶)产生的AngII也有拮抗作用,能预防及逆转心血管的重构;

重度CHF伴高醛固酮血症宜合用螺内酯等(保钾排钠,预防强心苷类中毒致心律失常有一定意义)。

第二十一章抗心绞痛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抗心绞痛药分类:

硝酸酯类(Nitrateesters)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硝酸戊四醇酯;单硝酸异戊酯

b受体阻断药(b-adrenergicblockers)普萘洛尔

钙拮抗药(Calciumchannelblockers,CCB)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用于变异型心绞痛)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舌下含服,经皮肤给药

普萘洛尔(propranolol)

药理作用

降低心肌耗氧量:舒张V→回心血量↓→前负荷↓→室壁张力↓→耗氧量↓;舒张大A→左室后负荷和作功↓→耗氧量↓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内膜下供血;选择性扩张心外膜较大输送血管;和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供血

降低左室充盈压,增加心内膜供血,改善左室顺应性

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减轻缺血损伤。释放NO,促进内源性PGI2、CGRP等物质生成和释放,直接保护心肌细胞。

降低心肌耗氧量:阻断β-R→心率↓、收缩力↓→耗氧↓;收缩力↓→射血时间相对↑→心室容积↑→耗氧↑(总耗氧↓)

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非缺血区血管阻力↑→血流流向缺血区;舒张期延长,利于冠脉灌注和血流向内膜缺血区。

改善心肌代谢:改善缺血区对糖的摄取,改善糖代谢,减少耗氧;促进氧和血红蛋白的解离增加组织供氧。

临床应用

各型心绞痛:舌下含服迅速起效;稳定型(首选);发作频繁,静滴;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减少耗氧量、缩小梗塞面积;

CHF: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主要用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但禁用于变异性心绞痛。(β受体阻断后,α受体相对占优势,易致冠状动脉收缩)

硝酸甘油和β受体阻断药合用抗心绞痛更好。

对心肌梗塞也有效,能缩小梗塞范围。

不良反应

血管扩张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耐受性:可能—SH衰竭有关。可采用间歇给药法;减小剂量;补充含巯基的药物,

心动过缓、低血压及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对心内传导阻滞和支气管哮喘一般禁用。变异型心绞痛不宜应用;宜从小剂量开始:个体差异大;停药有反跳;久用可致血脂升高。

松弛血管机制: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cGMP增加,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使细胞内Ca2+减少,血管平滑肌舒张

联合用药:

1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断药合用:协同降低耗氧量,β受体阻断药可取消硝酸甘油所致反射性心率↑,硝酸甘油可缩小β受体阻断药所致心室容积扩大和外周阻力↑。

2硝酸酯类和CCB合用:扩血管作用增加,硝酸酯类主要作用于V,CCB主要扩张小A,且又有较强的扩张冠脉作用。

3β受体阻断药和CCB合用:硝苯地平+普萘洛尔

他汀类:主要降低TC和LDL

药理作用

1调节血脂:降低LDL-C>TC>TG,略升高HDL-C。

2非调脂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迁移;减轻炎性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稳定斑块

临床应用

高脂蛋白血症:Ⅱa型、Ⅱb和Ⅲ型;Ⅱ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致高Ch血症。

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用于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明显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肾病综合征:调血脂及抑制肾小球膜细胞增殖,延缓肾动脉硬化。

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不良反应

少而轻:少数病人出现胃肠道不适、皮疹及头痛;偶尔有横纹肌溶解症

调节血脂的机制:1HMG-CoA还原酶是合成Ch的限速酶。他汀类药抑制其活性,胆固醇合成减少;

2Ch减少阻碍VLDL的合成和释放,通过负反馈调节代偿性升高LDL-R数目和活性,使得LDL降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理学重点笔记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