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合并心衰治疗总纲领:心率、节律、抗栓、治疗基础疾病
简单来讲,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应该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症状不能耐受的房颤患者应积极排除一过性诱因或在诱因去除的基础上进行节律控制。在此基础上,对于所有合并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并治疗已有的基础疾病才能覆盖房颤合并心衰治疗的全过程。房颤伴过快心率或过慢心率都会使重要脏器血流量下降,并进一步加重心功能恶化,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评估并纠正导致心率异常的原因。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无临床研究对最佳目标心率做出推荐,仅能依靠临床医生经验并结合患者个体化情况调整。目前常用的控制节律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单药控制房颤室率的一线用药)、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胺碘酮以及洋地黄类药物。对于近期发作的房颤,节律控制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在对血流动力学尚稳定的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选择时,应考虑到患者电复律意愿:电复律快且更加有效,可转复70%-96%的新发房颤,而药物复律优势在于不需麻醉,可转复50%的新发房颤。图1:复律治疗流程02房颤治疗核心在抗凝,NOACs开启抗凝新时代
卒中是房颤导致的对患者生存预后和生活质量威胁最大的并发症,因此抗凝是房颤卒中预防的核心。《AHA/ACC/HRS房颤指南》指出:
患者卒中风险与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发作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无关(Ⅰ,B);可应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Ⅰ,B);CHA2DS2-VASc≥2分的男性及≥3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均可进行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Ⅰ,A);新型口服抗凝药可作为CHA2DS2-VASc≥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的首选治疗(Ⅰ,B)。图2:抗凝治疗流程一览(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VKA:维生素K拮抗剂,即华法林)抗凝治疗之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目的在于预防心衰的血栓栓塞事件,并减少心衰相关的死亡或住院相关事件。但在抗凝治疗的同时,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