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护理
输液排气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内产生气泡,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内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内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张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置成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
新排气法中,因注意使莫菲滴管倾斜45°左右,液体下流时方向有改变,缓解了水流冲击,不易产生气泡。而将输液器终端过滤器倒置,减少了气体与滤过膜接触的面积,液体可完全通过过滤器,杜绝了残留气体的产生。
新的排气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
二.内科护理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
护理要点:
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1.气急明显者,可给予吸入袋装氧气。
2.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浮肿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容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3.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4.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5.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医院治疗。
6.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7.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8.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医院抢救。家属应学会识别上述病情。
三.外科护理
心胸外科手术后的护理
术后护理:
1、按外科一般术后和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详细了解手术过程情况,包括病情、输液、输血量、尿量、胸腔引流液量和胸腔引流瓶底水量标记。
3、术后予斜坡卧位,并给予氧气吸入,接心电监护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神志、瞳孔大小及周围循环情况等。
4、病人回病房后立即测量体温,高热者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体温低于正常者,给予保暖复温,必要时报告医生处理。
5、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阻塞,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质,若每小时引流量超过毫升,连续3小时以上,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手术止血准备。
6、避免因疼痛而影响病人正常呼吸,应及时使用止痛剂。
7、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如痰液粘稠者,雾化吸入每日2~3次。
8、胸腔引流管拔除后,一般无特殊禁忌者,应鼓励患者离床活动,并适当作患侧肩、肘关节活动。
9、胸外科手术病人,除消化道手术外,术后6小时如无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情况,可先饮水,术后第一天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亦可随病人喜爱选择饮食。如病人进食量不足,报告医生。
四.妇产科护理
胎膜早破体位护理要点
胎膜早破的产妇,采取绝对卧床休息,床尾抬高30cm,取臀高卧位,以降低宫腔内压力,减少羊水流出,防止脐带脱垂的发生。
以左侧卧位为好,因左侧卧位避免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而仰卧位可发生低血压综合征,而且左侧卧位可增加子宫血液灌注量,对胎儿的氧供有益。
嘱孕妇尽量在床上大、小便,帮助翻身,加强皮肤护理。禁止灌肠。
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或肛门检查。
五.儿科护理
给新生儿洗澡的步骤
1、出生后便可每天洗澡,应在早晨喂奶前或喂奶后一小时。夏季1—2次每日;
春、秋、冬1次/日或1—2次/周或常擦颈、腋下、臀部等皮肤皱褶处。
2、备浴盆、盆架、浴巾、小巾、爽身粉、婴儿浴液和润肤露等。
3、室温26—28℃,水温38—40℃,用手背或肘部试温。
4、抱洗时,防脱摔伤;头上鳞状斑块,不可强行祛除,耳、眼、鼻、口不得入水;
盆洗时,托稳不可落水中,防止呛水生病。
5、患肺炎、呼吸心力衰竭、皮肤损害等严重疾病时不宜洗澡。
脐带没脱落,不能放水中洗,以免脐带感染。脐带脱落,坐躺在盆架上洗。
先洗上身并包好下身,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小屁股,左手臂托住背和头,拇指和中指分别堵耳,用小巾沾水轻拭洗。
顺序:上身—脸—眼—耳—颈下—前胸—后背—臂和手。
下身(上身包裹,头靠在左肘窝,左手握左大腿)臀部—腿—脚。
洗完—擦干—爽身粉—润肤露—肚脐(擦干、消毒、脱碘)—穿衣服—垫尿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