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人的护理
1、风湿性心瓣膜病主要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或称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反复感染有关。二尖瓣膜最长受累,其次为主动瓣膜。重度二尖瓣狭窄常有“二尖瓣面容”。
2、二尖瓣狭窄时,失代偿期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右心受累期可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腹胀、少尿、水肿等。心电图明显左心房扩大后可出现宽大而有切迹的P波,称为“二尖瓣P波”,并可表现为各类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最常见。X线检查时肺动脉段突出,心影呈梨形(二尖瓣型)。
3、二尖瓣关闭不全首先出现的突出症状是疲乏无力,肺淤血的症状呼吸困难出现较晚。
4、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为主动脉狭窄典型的三联征。
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变严重时可出现左心房、左心室代偿性肥大和扩张、肺淤血,继而肺动脉高压,劳累后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的表现,常有体位性头晕。胸骨左缘第3与第4肋间可闻及舒张期高调叹气样杂音。重度反流者,常在心尖区听到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心脏外形可呈靴型(主动脉型)。
6、二尖瓣狭窄并发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是风湿性心瓣膜病首要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易有血栓形成;栓塞以脑栓塞最多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为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肺水肿为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
7、观察病情时要观察病人有无风湿活动的表现;避免诱因,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左心房内有巨大附壁血栓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血栓脱落造成其他部位栓塞。
8、劝告腭扁桃体反复发炎者在风湿活动控制后2~4个月手术摘除腭扁桃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临床分为5种:隐匿性、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
10、心绞痛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引起心绞痛。
11、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胸痛。多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部位,常放射至左肩,沿左臂内侧致环指和小指。胸痛呈压榨、憋闷、紧缩、烧灼或窒息感。一般持续2~3分钟,不超过15分钟。发作常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等情况而诱发。
12、心绞痛发作期治疗。立刻休息;硝酸酯类药物最有效、作用最快终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0.6mg,1~2分钟开始起效,作用持续30分钟左右。
13、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注意硝酸甘油药物需避光保存,药瓶开封后6个月更换一次。
14、青光眼、低血压病人忌用硝酸酯类药物。
15、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16、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7、心肌梗死症状:疼痛,多于早晨发生,心前区剧烈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有发热;休克,主要为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24小时内发生,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18、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病理性Q波(宽而深),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
19、心电图定位诊断:V1、V2、V3导联示前间壁心肌梗死,V1~V5导联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I、aVL导联示高侧壁心肌梗死,Ⅱ、Ⅲ、aVF导联示下壁心肌梗死。
20、血清心肌蛋白及心肌酶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磷酸激酶(CPK)是出现最早、回复最早的酶,也是最早发生变化的、急性心肌梗死特有的酶。
21、心肌再灌注;最佳治疗时间为6小时内。
22、室性心律失常应立即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室颤时立即非同步电除颤。
23、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止使用洋地黄制剂。
24、心肌梗死急性期1~3天绝对卧床休息,4~7天卧床休息,第二周床边活动。
?护师赞赏是一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