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高月琴医生的医学小课堂”
今天,我在心内科会诊了一个病人。他70多岁了,4年前住院时血糖就高了,医生给他诊断了糖尿病,还给他开了治疗糖尿病的药(具体啥药,也不记得了)。出院后吃了一段时间,血糖不高了,也就不再吃药了。以后再没有检查过血糖,直到最近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再次住院。
我问病史的时候,他拒不承认以前患有糖尿病。他说:“年龄大了,血糖就会高一点,很正常。我以前只是血糖高,并不是糖尿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在老年人中,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总认为老年人血糖高点没啥,很多老年人都高,就是不承认患了糖尿病。
在医学界,无论是我国的糖尿病防治指南,还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毫无疑问,都是以血糖为标准诊断糖尿病的。
具体标准如下
只要化验静脉血的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当静脉血的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就是糖代谢正常的人;
当血糖介于两者之间,既空腹血糖≥6.1mmol/L而又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而又11.1mmol/L时,就是糖尿病前期。
这里要强调的是: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是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指尖的毛细血管血糖结果。
对于医学诊断而言,只要血糖高到一定程度,就是糖尿病!没有因为老年人,血糖高了也不诊断糖尿病。换句话说,诊断糖尿病,老年人不打折!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如对初诊断的糖尿病、病情比较轻、年龄比较小、又无明显的心脑肾疾病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血糖控制的目标就比较严格,接近正常人的血糖水平;反之,患者病程长了、病情也比较重、往往需要用胰岛素等治疗、低血糖风险高、已经有了心脑肾的并发症等情况,血糖控制的目标就会降低。
下面是我国根据患者健康状况提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治疗建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健康老人
指合并较少的慢性疾病,有完整的认知功能,综合估计有较长的预期寿命。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7.5%,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在5.0-7.2mmol/L,睡前血糖在5.0-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
复杂/中等程度的健康老人
指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包括关节炎、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抑郁、肺气肿、跌倒、高血压、3期以上的慢性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或2项以上的日常活动能力受损,或轻到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评估是中等长度的预期寿命。
患者有高的治疗负担,低血糖风险较高,跌倒风险高。这时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是8.0%,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在5.0-8.3mmol/L,睡前血糖在5.6-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mmol/L。
非常复杂/健康状况较差
指需要长期护理,慢性疾病终末期(如3-4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氧依赖性肺疾病、需要透析的慢性肾病、不能控制的转移癌,明显减少预期寿命),或2项以上的日常活动能力受损,或轻到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是有限的预期寿命。
在这种情况下,严格的治疗获益不确定。这时,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是8.5%,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在5.6-10.0mmol/L,睡前血糖在6.1-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
对于老年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一致的。但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血糖控制的目标适当放宽。
总之,任何时候,糖尿病的控制目标都是个体化的。
温馨提示
感谢您阅读本篇内容,如有其它相关问题,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