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GWICC报道专家面对面心衰专场
TUhjnbcbe - 2020/11/11 22:42:00
年10月19日-25日,一年一度的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学会大会线上会议盛大召开。10月24日,医院黎励文教授及哈尔滨医院张瑶教授担任论坛主席的临床心脏病学实践(专家面对面)--心力衰竭论坛云端开启。论坛内容丰富,大咖云集,来自全国的多位心衰领域及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心力衰竭诊治热点、难点及最新进展和诊疗经验进行全面的阐释和热烈的讨论。在上午的第一个专场,首先由来自于医院医院的卢永昕教授分享了"心衰精准诊疗应用及未来发展"的报告,与会专家线上围绕此论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精准医疗是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但仍有很长的路需要摸索;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精准医疗的发展。哈尔滨医院张志仁教授进行了题为"肿瘤治疗中心脏功能监控及管理"的报告,这一交叉学科的话题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兴趣。抗肿瘤治疗涉及广泛,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其影响也日益凸显,心内科医生协助肿瘤科医生早期发现、早期管理肿瘤性心脏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第二个专场,*医院的艾力曼·马合木提教授首先汇报了"心肌病的病因诊断及临床困境"。专家们针对这一话题分享了各自在临床实践中的体会:心肌病患者临床表型可能相似,临床标志物的差异也不大,恰当的分类有助于临床诊治,病理改变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是基石,同时也强调基因检测、心脏核磁是未来心肌病分类的发展趋势。随后,专家们对辽医院侯平教报告的"特殊人群心衰的特点管理:女性和老年人"这一专题进行了讨论。针对这一特殊却常见的患者群体,老年心衰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减少医源性损伤;老年心衰的评估不仅是心脏本身,更要注重合并症的评估及改善。第三个专场,医院孔洪教授就"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药物治疗:经典与新星的碰撞"这一题目进行了分享,再次引发各位专家的热烈讨论。由于HFpEF病因及发病机制多样性,药物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个性化选择,期待一种药物对所有HFpEF都有所获益的可能不大。同时,ANRI及SGLT2i作为新星药物,在HFpEF中的表现值得期待。同时专家们还指出,目前的新药都是以改善预后为主要终点,而对于心衰急性期患者,还是需要注重容量管理及经典药物的使用规范。在第四个专场,中医院医院的徐验教授首先就"如何解读急性心衰临床研究的阴性结果"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既往研究大多以长期死亡率作为研究终点是导致大量阴性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急性心衰治疗的主要终点事件已经发生改变,逐步转变为以症状学的改善为终点;尊重并理性看待阴性结果,同时去分析找寻内里的信息。随后,浙江中医院毛威教授就"多学科团队对心衰患者管理的内容及意义"进行了分享。专家们也都围绕两位讲者的主题纷谈论了各自的看法与体会。最后一个专场,首先由哈尔滨医院的张瑶教授就"老生常谈,心衰容量管理"这一基础却重要的治疗环节进行了分享。周京敏教授表示,"容量管理之于心衰,就如粮食之于人民",是心衰一切治疗的基础。随后各位专家就床旁心超评估容量的心得、利尿剂抵抗的治疗经验及出入量的评估管理发表了各自的体会。第二位讲者是医院的季晓平教授,就心衰患者心率管理进行了分享。心率管理在心衰治疗中非常重要,β受体阻滞剂与依伐布雷定对于心率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都有良好的作用,临床中双药联用控制心率使患者获益更多。论坛的最后,来自上海医院的张敏教授就"主角还是配角?谈心衰的器械治疗"进行了讲解。心衰药物治疗是基石,若药物干预无法达到预期,则需要器械干预,两者相互补充。此外,不同病因导致的心衰,治疗的主角也不尽相同,个体化原则非常重要。云上长城·专家面对面——心力衰竭论坛的直播在各位专家的精彩解读及激烈讨论中落下帷幕,此种"面对面"讨论的形式,是长城会举办以来首次尝试,为期一天的心衰专场,受到线上听众的热烈欢迎。心力衰竭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受到越来越多心血管医生的重视,在这个论坛上,学术的交流、观点的碰撞、思维的跃动让这场云上会议别具一格,无论讨论嘉宾还是线上听众,都收获了颇丰的心得与感悟。今后若线上、线下结合,必将吸引更多的临床医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为国内每一位心衰患者得到恰当的治疗和管理而努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GWICC报道专家面对面心衰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