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提示:与普通人群相比,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死亡风险更大。
慢性病患者应按医生要求治疗和管理已有的慢性病。备齐药物、按时服药,密切观察所患慢性病的症状变化和病情进展,加强与医生的联系。
往年冬春季节都是心衰疾病的高发期,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心衰患者需减少门诊复诊调整治疗及尽量避免住院,做好居家自我管理。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1
限钠:限钠(<3g/d)对控制重症患者的淤血症状和体征有帮助,不主张严格限制钠摄入和将限钠扩大至轻度或稳定期心衰患者。
限水:严重低钠血症(血钠<mmol/L)患者液体摄入量应<2L/d。严重心衰患者液体摄入量限制在1.5~2.0L/d有助于减轻症状和充血。轻、中度症状患者常规限制液体并无益处。
营养和饮食:宜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应戒酒,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
休息与适度运动:
卧床休息者多做被动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可活动者选择有氧运动,包括走路、踏车、游泳、太极拳等,疫情期间应选择合适的室内运动。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包括热身-真正运动-整理运动。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
抗阻力运动可作为有氧运动的补充,居家可采用哑铃、杠铃、弹力带等简易方法,按不同阶段每次重复5~25次,每周2~3次。
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压抑、焦虑及孤独在心衰恶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要恐惧,以自己喜爱、可行的方式放松心情1。
2、遵医嘱坚持用药
为保证患者长期用药需求,国家医保局已发布通知:疫情期间,实施“长处方”报销*策,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医院医生评估后,支持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
另外,不同药物具有不同作用和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压、心率及体重,利于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衰的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新型心衰药物伊伐布雷定等。疫情期间谨遵医嘱、坚持用药,可帮助减低心衰复发及再住院风险。
3、注意监测病情5
监测体重:每天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监测并记录体重。
监测血压、心率: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min后,测量2-3次,间隔1min。
通常,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1h内进行,服用降压药物之前,早餐前,剧烈活动前;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上床睡觉前进行。
不论早上,还是晚上,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同时注意监测是否发生低血压。
当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活动耐量下降、静息心率增加≥15次/分钟、水肿加重、体重增加(3天内增加2kg以上)时,应及时联系医生并就诊。
4、必须就医时,做好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1:疫情流行期间慢性医院次数。病情医院,病情有变化时优化选择家庭医生或原就诊医生联系,可采用远程和线上医疗咨询;医院时做好防护。
就医前:要做好预约和准备,选择能满足要求的就近医疗机构,尽量医院、发热门诊、急诊科就诊,减少陪同就诊人员。
就医途中:患者和家属做好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保暖,全程佩戴医用口罩或N95口罩,触摸公共设备后,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并及时、规范洗手或消毒(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
就医时:规范就医,听从医生安排。就医、检查和取药时,尽量保持与人的距离至少1米,医院内的设施和物品并及时洗手消毒,医院的逗留时间。
就医后:患者和家属返家后立即更换衣服,及时正确处理戴过的口罩和手套;规范洗手、面部等暴露部位,尽快清洗或消毒衣物;就医后做好自我观察。
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阴云笼罩中华大地,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心衰患者做好自我管理,也是为这场战“疫”贡献力量。
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下,阴云终将散去,春天的阳光会照进每个人的心里!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