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四平市首例乃至全国首批新型可以多部位起搏的三腔起搏(CD-40QCRT-D)医院心内科成功植入,为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起搏器治疗心室收缩不同步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该病例患者因高血压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反复入院,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25%,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在术前的1周患者不明原因的出现抽搐、室颤1次,是明显的心室收缩不同步伴心力衰竭患者。
由心内科李明哲副主任开展此例植入手术,他介绍说:“重症心衰患者,除了心肌本身的病变之外,双室间及左室内收缩不同步是造成或促进心衰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既往研究显示,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有20%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即双心室间及左心室各部位的收缩存在明显的时间差,这种不同步造成了双室间或左心室内收缩不协调,最终导致明显的心排量下降及二尖瓣返流,引起或加重心力衰竭。三腔起搏再同步治疗(CRT)是近年来用于纠正心室不同步收缩的新的有效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左右心室分别置入起搏电极给予起搏,通过调整起搏间期来改善双室及左室收缩的同步性,效果显著。” 自三腔起搏器问世以来,随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其有效性和药物不可替代性得到了充分证实,无数患者从中获益。既往的临床资料显示,CRT治疗能够使得终末期心衰患者总死亡率下降36%,但既往使用的CRT起搏器均为左室单部位三腔起搏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如膈肌刺激、远期起搏部位阈值增高、起搏位置不理想及起搏后无反应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起搏治疗的效果,而且与普通起搏器植入不同,三腔起搏还必须了解病人心室的最晚激动部位,合理的放置起搏电极及术后个体化调整起搏参数,所以对植入医生的技术要求更高,对随访团队的技术要求也更高。
左室多部位起搏是在原三腔起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新的心脏再同步治疗技术,可以随时通过改变起搏部位,克服术后膈肌刺激、起搏部位阈值增高、及起搏位置不理想等问题,同时可以通过提供额外的左室双部位起搏来增加CRT反应,减少CRT无反应的发生率,为达到更好的心脏再同步效果提供更多的选择。 术后患者平静地躺在病床上,心电示波记录仪上显示患者术后变窄了的QRS波形。手术成功了,随着首例多部位起搏的三腔起搏器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三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又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填补了四平地区的又一项空白,为广大心衰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福音。
作者:心内科孟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