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是到后期一些患者仍需注射胰岛素治疗。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最新资料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平均为9.7%,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受损)病率为15%。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一、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他常见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
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和肤岛素相对缺乏,超过45岁且BMI25或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检查血糖(FBG)或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糖尿病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的因素可改变的因素
年龄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
家族史肥胖(BMl24)
妊娠糖尿病病史或巨大儿血脂:HDL35或TGg)
4KG生产史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外周血管病病史腹型肥胖(腰围女80cm,男90cm)
二、症状与体征
1、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很多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
2其他器官受累表现,如视物模糊、手足麻木、腹胀、水肿等。
3、以下任何一条标准可诊断糖尿病
①至少2次随机血糖≥11.1mmol/L,不用做OGTT验可直接诊断。
②75g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空腹≥7.0mmol/l,或口服糖水2小时后≥11.1mmol/。
l③糖化血红蛋白:6.5%(,ADA)
三、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受损(ICT)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小时血糖(mmol/L)
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7.8
糖耐量受损(GT)7.0≥7.8-11.1
四、评估
1、病史:症状(包括器官受累表现),饮食和生活习惯烟酒嗜好,家族史等
2、查体:身高、体重、腹围;血压;心肺查体;下肢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周围神经
3、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8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3个月1次。
4、
每年眼科查眼底。
五、糖尿病的治疗
1、糖尿病的治疗是一综合治疗方案,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以及患育、血糖监测、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等管理措施。
2、降压、调脂治疗参见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章节
3、建议阿司匹林75-mg预防冠心病。
4、血糖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Alc)≤7.0%,FBG6.1mmol/L,PBG8mmol/L。
六、治疗阶段
1、第一阶段;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及锻炼)+双胍类药物,每日锻炼至少40分钟,适当控制饮食(转诊营养科)。
Alc降幅优势注意事项
国产二甲双胍片/格1%-2%不增体重GI不良反应,乳酸
华止中毒(罕见)。
mgqd→mgbid肝肾功能不全、慢
→1ghid,1-2个月性心力衰竭患者
2、第二阶段:磺脲类药物、基础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Alc降幅优势注意事项
磺类药物作为联合1%-2%费用低低血糖、增
格列吡嗪用药加体重。严
5mgqd→重肝肾功能
5mgBid→不全禁用
10mgbid
基础胰岛素作为第21.5%-25%最有效、无低血糖,增
甘精胰岛素种或第3剂量限制加体重,需
10iu/d种联合改善血脂要注射及血
糖监测
噻唑烷二酮作为第二0.5%~1.4%引发心脏病
15mgqd→种或第三风险,增体
每15mgqd种联合用重、费用高
加量,直至药的替代心力衰竭
45mgqd活动性肝病禁用
是胰岛
素增敏剂
因此只降餐
后血糖,不降
餐前血糖
3、常见联合用药
1st2nd3rd
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基础胰岛素
可加第三种门口服药,但此时应尽快开始胰岛素治疗(有效,费用相对低)
4、第三阶段:胰岛素
适应证: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围术期、妊娠期糖尿病、症酸中毒等特殊情况。
常用胰岛素种类与起效时间
举例起效时间达峰时间体内存留时间
超短效赖脯胰岛素15分钟1-2小时6hr
短效普道岛素0.5-1小时2-4小时5-8小时
中效中效低精蛋12小时6-10小时12+小时
白锌人胰岛
素(NPH)
长效甘精胰岛素1-1.5小时无峰12~24小时
预混优泌林
诺和锐30
5、非强化治疗:每日两针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
6、强化治疗:每日3次餐前胰岛素、睡前1针中效胰岛素。
七、其他药物
Ale降幅优势注意事项
A糖苷酶0.5%-0.8%不增体重胃肠道不良反应。慢性
抑制剂肠道疾病、肝硬化患者禁
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格列奈类1%-15%作用时间短低血糖,增加体重,费用高
八、患者教育
1、让患者认识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强调并鼓励高依从性,计划安排长期随诊。
2、可转诊至营养科门诊接受生活方式宣教。
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胰岛素笔、随身携带糖块以防低血糖。
4、了解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和危害,指导足部护理原则,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5、血糖监测:对于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调整药物用量的患者,需测空腹、睡前及餐前餐后血糖。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每月监测1次空腹及三餐后血糖即可。
6、胰岛素用量监测:可根据血糖微调胰岛素用量。
7、食谱监测。
8、记录血糖、胰岛素及食谱情况,随诊时供医生参考。
9、鼓励患者参加病友会或社区宜教活动。
10、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11、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转诊内分泌专科门诊处理每年1次眼科常规眼底检查。
12、出现脏器并发症需要专科处理时转相应专科,如冠心病眼底出血、糖尿病肾病等。
13、出现足部溃疡时及时外科处理。
14、有危险因素者筛查早期发现血糖异常
15、患者教育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很重要,从有高危因素开始就要进行患者教育
16、有胰岛素治疗指征的患者鼓励尽早进行胰岛素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