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勿念昨日冬意,怀拥明日春熙爱心助力渐
TUhjnbcbe - 2025/5/19 17:42:00

新华社太原1月2日电(记者王菲菲)2018年1月1日,张一凡22岁了。这个患有渐冻症、曾被预测生命最多20岁的少年,和我们一样,迎来了新的一年。这一天,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登上演讲台,举行了人生第一次公开演讲——《苦难给了我直视命运的力量》。

“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

“我叫张一凡,一个既朴素又简单的名字,但我的人生却是那样跌宕起伏……”太原市图书馆报告厅内,张一凡开始了自己的演讲。坐在轮椅上,面对台下200多名听众,他看上去并不紧张,反而面带微笑,平静而又深沉地讲述着那些苦难与不幸,爱与希望。

张一凡本是个乖巧、聪明、漂亮的孩子,5岁时就可以念完整版报纸。他调侃道,如果不出意外,自己应该会成为一个优秀、帅气、成功的“男神”。然而,7岁那年,噩耗降临,他被确诊为“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渐冻症的一种。

2014年,“冰桶挑战”将渐冻症带入了公众视野。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难以治愈。通常,患者大约会在20岁左右,因呼吸感染、肺部感染以及心力衰竭等原因死亡。

十多年来,张一凡一直与时间赛跑,与疾病抗争,有过痛苦绝望,也有过失落消沉,但都挺了过来。如今的他神采奕奕,真诚、自信并且乐观。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个演说家,将自己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用微微烛火照亮更多生命。

太原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为他策划了一场特殊的圆梦之旅,帮助他实现愿望。同时,不断有机构和普通市民加入了这支筑梦的队伍。于是,便有了这场演讲。寒风凛冽,而这座城市的爱心共同温暖着这个冬天。


  太原市图书馆等机构,和大量的普通市民一起,帮助张一凡实现了演讲愿望。(图片来自网络)

“我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些年,我几乎什么样的苦都吃过,什么样的罪都受过。”张一凡讲述,确诊渐冻症后,他和父母便开始了漫漫求医路。

“我喝的中药,用的是编织袋装,成袋成袋往家里扛,一喝就是一年。”“火罐、针灸成了家常便饭。三个月的针灸,一次扎好几十针,20厘米的针几乎要刺穿了大腿……”“药渣炖猪蹄还不能放调料,一口都难以下咽,我整整吃了三个月……”他面带微笑平静地诉说着,苦难早已将他的心磨砺得无比坚韧。

11岁时的一场骨折,让张一凡从此坐上了轮椅,也离开了学校。尝试过无数种治疗方式,最后都是无功而返。他绝望,开始自暴自弃,每日靠打游戏来打发时间。

“当看到同龄人在阳光下奔跑、打球,而自己只能每天数着日子过活,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既然活着这么痛苦,死亡是迟早的事情,为什么不早点解脱呢?”张一凡说,他无数次有过这样的念头。但看着父母为自己奔波操劳的样子,孝顺的一凡于心不忍。他说,因为父母,自己一次次放下心中的刀,“不让父母伤心成为我唯一活下去的理由。”张一凡的述说依然平静,台下的听众早已泪水涟涟。

而一次为期3天的国学讲座,彻底改变了张一凡。

“第一次接触国学,学的是《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张一凡说,他从中领悟了孝的真谛,再也没有想过要以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可能无法给爸妈洗脚、捶背,但我可以尽我所能,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爸妈知道,我不会让他们在我身上倾注的心血白费,我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演讲中,孩子们为张一凡献上自己准备的新年贺卡。(图片来自网络)

“勿念昨日冬意,怀拥明日春熙”

一朝醒悟,脱胎换骨。尽管苦难像只猛虎,但张一凡不再畏惧,坦然面对。“因为它无法将你打倒,只会让你变得更强!”

张一凡变得越发阳光、乐观。他当义工,负责为国学课程播放多媒体课件,“每当课程结束,我都累得腰酸背痛,但看到老师和同学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也倍感欣慰。”

他获得5000元励志奖金,这是人生中获得的第一笔钱,而他将其捐献以帮助更多渐冻症患者;他热爱写作,自己开通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勿念昨日冬意,怀拥明日春熙爱心助力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