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猝死的发生率最高,有些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心源性猝死就是其中之一。冬季最高气温可能与温差大、气温低、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冠状动脉收缩、血管阻力和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心脏负荷增加、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有关。猝死往往是由基础疾病的存在和各种诱因引起的,所以,要预防猝死,一定要防范这些不良因素。
除了气温的突然变化,猝死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过度和剧烈的运动
大多数研究发现,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尤其是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减少心源性猝死或心脏骤停,而剧烈的剧烈活动可以显著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尤其是男性。有些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觉得自己天天训练,身体没有问题。事实上,即使你年轻健康,也不代表做剧烈运动就安全,大约一半的心源性猝死患者之前没有发现心脏病。因此,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心慌、头痛、心跳异常等,可能是运动猝死的先兆症状,应立即停止,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以免猝死。这也提醒我们,即使再热爱运动,也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量。
2、过度劳累,经常熬夜
过度劳累会导致“过劳死”,即长时间加班导致过度疲劳,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重,容易猝死。一方面,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源性猝死。另一方面,熬夜会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另外,熬夜会使血压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脑中风。
3、久坐不运动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变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变慢,血液很难回流到心脏。下肢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甚至导致猝死。所以对于久坐的人来说,有时间一定要记得站起来活动活动!
4、排便时用力过猛
排便过多,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便秘的人,会导致胸腹腔压力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压力增大。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和猝死。
5、心理压力
压力大会直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而且会增加心律不齐、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心情不好是健康的天敌,抑郁、焦虑、过度的心理压力与心源性猝死有关。抑郁或焦虑的人通常睡眠质量很差,心脏无法休息,血压和心率都会上升,长期睡眠不足也是心梗的一大帮凶。
此外,吸烟、过量饮酒、口味过重等不良饮食习惯也是猝死的原因。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精神障碍、肥胖、过敏性休克等疾病的人,也容易受到猝死等心脏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