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世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好好告别
TUhjnbcbe - 2025/4/11 16:18:00

村上春树曾说: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在大多数人眼中,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面对生命的逝去,却只剩下无尽的叹息和悲伤。

可在《善终守护师》这本书中,虽然句句提及死亡,却丝毫不会让人感到哀伤。

作者柴田久美子用温暖而又有力量的文字,记录了她作为善终守护师的生活,用感人至深的临终现场,带给我们关于生死真谛的启发。

生老病死乃是人间常态,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我们避无可避的现实。

如果你不知该如何面对死亡,那么不妨来看看这本书。

人生在世,离别乃是常态

欧阳修曾说: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人生在世,有聚就有散。聚是世间偶然,而散才是人生常态。

我们总以为亲人在旁、朋友在侧是这世上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事实上,离别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闯进我们的生活。

在柴田久美子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被查出患有胃癌,生命只剩下三个月光景。

父亲去世那天,柴田久美子坐在父亲身旁,看着他闭上眼睛,也感受到他的手慢慢变冷。

于是柴田久美子开始意识到,以后就再也见不着父亲了。

经历过亲人的离世,柴田久美子意识到自己必须开始接受和面对死亡,而这也成了她开始“守护”临终者的原点。

柴田久美子长大后在离岛开办“平安之家”,但没过多久,母亲就因心力衰竭而陷入昏迷,最后在她怀里安然离去。

父母的离世,打破了柴田久美子原有的生活,那些阖家欢乐的场面也只能停留在昨天。

在柴田久美子成为善终守护师的时间里,她目睹了多次离别。

有年近百岁的老人自然死亡,也有年轻的人们因患病而与世长辞。

53岁的和子患有癌症,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年轻的自己竟也和死神挨得这么近。

即便和子奇迹般地活过了夏天,但仍架不住病情的恶化,最后枕着柴田久美子的手腕永远地睡去。

关于死亡,书中曾这样写道:

“死亡并不邪恶、恐怖或肮脏,相反,它既平常又正常,是人生的一部分。”

有人经常会把死亡打上“晦气”的标签,也有人总是想法设法地逃避离别。

但人活一世,有出生便有死亡,有相遇也便有离别。

死亡并不是什么值得忌讳的事情,离别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它们不过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站点,一个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站点。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临终前的孤独

柴田久美子在书中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何谓幸福的死?”

其中有一条回答是:“有人支持最后的生活。”

言外之意,就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有人能够陪伴在身边。

但现实却是,对于大多数临终者而言,陪伴才是这个世上最大的奢侈品。

九十多岁的武雄因失智瘫卧多时,在“平安之家”里住着,也没什么人来看望他。

他唯一的念想,就是中元节那天,在国外行船的儿子要回来看他。

可这天儿子才刚到“平安之家”,凳子都没坐热,就说他今天就得赶回去。

听完这话,武雄就一直握着儿子的手,一边流泪,一边嘴里又反复说着:“明天你带我回家吧。”

可最终儿子还是走了,只留下武雄一个人。

柴田久美子想带武雄回家,可他却说:“谁都不在的家,回去干啥?”

就这样,武雄又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凝望着大海,等着一年一次与儿子的见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武雄等待儿子归来的日子,也是他独自等待死亡的日子。

这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如武雄一般的临终者才能体会。

有位网友曾在知乎上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父亲被查出患癌后,在医院接受化疗。

由于网友每天都要上班,因此不能随时陪护在父亲身边。

医院突然通知父亲病情恶化,需要马上手术,但父亲那天进了手术室却再也没能出来。

后来听邻床的阿姨说,父亲每天都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望着外面。

嘴里念叨着:“坐这,如果我儿子回来了就能马上看到他。”

在网友心里,医院接受化疗,一个人进手术室,一个人离开世界,是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

“人死之前,若没有得到亲人的爱,就算拥有亿巨款也不会幸福。”

对于临终者而言,临终前的孤独,会把害怕和迷茫无限放大。

到了那时,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无人陪伴的孤独。

好好告别,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特蕾莎修女曾说:

“即使人生有99%的不幸,临终时若能获得最后1%的幸福,这样的人生就算是幸福的。”

所谓善始善终,这最后1%的幸福在于能够善终,能够在生命的终点学着好好告别。

柴田久美子与九十多岁的千代婆婆相识12年,在她去世时,柴田久美子叫来千代的亲戚们。

柴田久美子和“平安之家”的几位年轻职员一起坐在千代的床边,亲戚们过来轮流握着千代的手,抚摸着她的脸颊。

他们还对着千代说“谢谢”,就像她还活着一般与她交流着,即使千代的身体慢慢变冷,他们也在用自己的体温为千代保暖。

最后千代也是带着笑容,在大家的陪伴下,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在大多数人眼中,与亲人告别或许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可在与千代婆婆的告别过程中,却让人感受到了平静和温暖。

柴田久美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漫长人生谢幕时,人会把生命的力量传递下去,那现场并非悲伤,而是充满爱与喜悦的时光。”

当我们学会接受死亡,把死亡真正当成人生中的一部分,会发现告别也可以是一场充满着爱与温暖的过程。

有位快百岁的老人,整天都带着一个小镜子。

他人感到不解,问她为什么那么爱照镜子,可她的回答却让人出乎意料。

她说:“我一直在练习,走的时候,跟大家道谢完再含笑而去。”

愿意提前为离世做准备,有勇气含着笑与他人告别,也许就是这最后1%的幸福。

米兰·昆德拉曾说: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死亡是一件百分百会发生的事情,告别也是我们终将要面对的现实。

与其害怕死亡,不如坦然接受;与其逃避告别,不如学会面对。

当你学会好好告别时,或许就能看清生死的真谛,进而感受生命的力量。

写在最后

在《善终守护师》的封底,写着这么几句话:

“当家人突然被宣告来日无多时,你该怎么办?

或者,如果被宣告的就是你自己的话,你会如何安排?”

面对死亡,有人会选择自暴自弃,浪费余生;也有人会选择坦然面对,好好告别。

然而,生命不过是一趟旅行,如果说出生是旅行的起点,那么死亡便是旅行的终点。

当人生到达最终站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感恩过去,然后挥手告别。

当你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学会好好告别时,你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害怕和悲伤也都会烟消云散。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好好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