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同样是我国第一大死亡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近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30%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在当今社会,熬夜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常态。经常熬夜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例如熬夜会引起免疫功能失调、皮肤粗糙、生物钟紊乱等,更严重的是,长期熬夜还会引发猝死。
年11月9日,英国牛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EuropeanHeartJournal-DigitalHealth"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ccelerometer-derivedsleeponsettimingandcardiovasculardiseaseincidence:aUKBiobankcohortstudy"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睡觉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在午夜或更晚入睡的人风险最高。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UKBiobank的名参与者,年龄范围是43-79岁,其中女性占58%。使用腕戴式仪器在7天内收集参与者的有关入睡和醒来时间的数据。
然后,对参与者测量了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平均5.7年的随访期间,有名参与者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人在午夜后入睡,人在晚上11点后的一个小时内入睡,人在晚上10点后的一个小时内入睡。只有人在晚上10点前入睡。
在考虑了混杂因素后,研究发现,入睡时间在午夜或更晚的人发病率最高,而在晚上10:00至10:59之间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
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具体来看,与10:00至10:59入睡相比,晚上11:00-11:59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12%,在午夜或更晚入睡的人高25%,而晚上10:00之前入睡的人高24%。
女性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更强相关
在按性别进行的进一步分析中,发现女性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更强的关联。
此外,研究人员还强调了该研究的局限性,参与人员仅包括43-79岁成年人的数据,研究并没有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