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婚姻中,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无论是人还是家庭教育,人是越活越粗俗,三观也越来越不正,性格也越来越扭曲,幸福感越来越少,甚至于过去在我们眼中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也没有简单的开心,负重前行。
一段健康良性的婚姻,彼此能在婚姻中求同存异,彼此欣赏,有爱有温暖,能慢慢调养性格和胃口,一起成长,你改变了我我改变了你,大家一起改变了这个小家的生存环境,小家中的我们是健康快乐的,孩子们身上也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心态阳光,自信独立,性格温和,谦恭礼让。
02.
中国青年网8.26日报道,江苏扬州有一个儿媳,婆婆接孙子迟到10分钟,大庭广众之下,对着婆婆就是左右两巴掌,还美其名曰:“我也是为了让她长点记性”,如此蛮横无理的态度,惹得调解员忍无可忍直接教训起这位儿媳。
刚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仿佛我的脸被打的火辣辣的一样,替这位婆婆委屈,愤懑,泪一下子充满了双眼,鼻子酸酸的,喉咙有些哽。
“我纵有千错万般错,也是我的父母来教训我,我的男人和孩子都没有资格,怎么会轮到一个儿媳一个晚辈来教训我……让我有何颜面立足于世,不如死了的好……”我想,那时刻,这位婆婆的心是崩溃的,充满了失望,羞愤,还有无尽的绝望!
报道没有提到儿子的做法,但截止目前,关于此事也没有最新报道,我想可能早就不了了之了吧,儿子不可能为了母亲的两巴掌同媳妇离婚。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为这位母亲有这样的儿子寒心!
03.
从这篇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面对的:
中华老传统:“尊老爱幼”,儿子和儿媳做得都不好,两个家庭的家庭教育都有缺失。
儿媳小题大做,没素质没教养,一个晚辈竟对长辈直接爆粗。如果娘家妈有过教导,即便是婆婆真有错,儿媳也只是提醒,绝不会如此粗鲁。
儿子对儿媳煽妈竟一点表示都没有,哪怕有一点愤怒也成。隐含说明儿子他心里是认可儿媳的行为,“婆婆事小,孙子事大”,有这种认知,说明这位儿子小时候家庭传统教育之缺失。婆婆若经常在耳边提点,家里又是这种传统教育氛围,他是绝不能接受儿媳的这种恶行,虽不至于闹到离婚的份上,但他肯定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惩戒媳妇,会为母亲主持公正的,不会让自己的母亲在以后的日子里活得如此难堪如此难过。其实,儿媳的这两巴掌不止是打在婆婆脸上,借着孙子的名义,结结实实的打在儿子一家人的脸上。
“百善孝为先”,我们在婚姻中如何行孝心,这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的父母多可怜!一半是来自自身,一半是来自周围的大环境。
儿子结婚了,父母长出了一口气,终于熬出头了,这口气还没出完,孙子出来了,姥姥级别的你,是带孙还是不带孙?又一个问题摆在父母面前,带,力不从心;不带,又说不过去;刚进门的媳妇,还没有一点交情,怕儿媳心里不舒服,儿子的家儿子能当家做主还好,就怕儿子做不得主,全听媳妇的,到时,养老都是大问题……人老了,就是怕这怕那呀,怕自己撑不住那自尊,撑不住哪一天不回求到儿子儿媳头上去。
再说儿女,婚前自然是和父母亲的,可婚后,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婚后的儿女该如何对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这才是问题的重点。儿子是把自己的母亲放在父母的位置上,还是放在老妈子免费保姆的份上,儿子的三观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儿女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的家风,就在儿女婚后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渗透下去,整体表现出来的就是你的传统素质教育。
比如,江苏儿媳煽婆事件,儿媳会善意提醒婆婆早点及时去接,或者自己去承担一些家务,让婆婆有更多时间去安排接孙子的事,要么就自己去接,毕竟儿子是自己的,自己才是第一责任人。婆婆无论对与错,都是在帮忙,儿媳只有感恩和感激,绝不能抱怨和动粗。国人的面子大于天,特别是一个长辈,平日里婆媳怎么的有矛盾,对外的时候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家庭矛盾对内不对外。众目睽睽之下,两巴掌一煽,儿媳再有理也变得无理,更何况的是,这儿媳本就不占理还蛮不讲理。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戴维·德克尔
“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马克思
04.
婚姻是每个人的一道坎。
如果说婚前的原生家庭是父母创造了你的生命,那我们的婚姻就是我们生命的重生。重生也是有分别的。
好的姻缘生活大都相似,比如,一家子人性格好,父慈母爱,有尊重,有爱,独立互存,大事一家子坐下来一起商量,小事自己做主,没有原则上的大问题,没有性格上的大缺陷……
坏的姻缘总是状况不断,婆媳,夫妻,儿女,让你我疲于应付,最后心力衰竭,拖得掉了十层皮,本为孩子委屈求全,到头却伤了孩子,毁了孩子一世的幸福。
在我看来,那些良性健康的婚姻中,家庭环境,夫妻观念,子女教育都比较传统,过去儒家的很多思想和礼仪多是接受的,潜移默化,儿女在父母熏染下,行为素养都不会太差,父母三观正,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也不会有太大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
传统是个大概念,不能一概而论。不好的习俗我们丢掉,有些很好的老传统,我们还是要承继,而不必过分的宣示我们现在所尊崇的新时代,新思想。
尊重传统,改变不好的传统,遵循良好的传统。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