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常州二院心内科完成第100台左束支起搏植
TUhjnbcbe - 2024/9/11 17:12:00

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已在临床上开展了60年,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近来,医学科学家们开始追求生理性起搏模式。

传统的起搏导线放置于右心室的间隔部或者心尖部,这些部位的激动都是通过心肌进行扩布的,传导速度很慢,而且传导顺序与正常的心脏激动完全不同。而正常心脏的激动是通过希浦系统(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下传的,那如果将起搏导线放置于希氏束或者束支区域,激动就会沿着正常的传导系统下传,这种起搏方式所产生的激动与正常的心脏激动基本一致,起搏心电图也表现得和正常人基本相同,这就是生理性起搏的原理;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参数更为稳定,而且安全性更高,有望成为生理性起搏的主流方法。

医院心内科团队年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希氏束起搏,年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左束支区域起搏,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左束支区域起搏例,在常州生理性起搏领域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病例一

今年58岁的郭大叔年6月因“突发胸闷心悸”到常州二院体检,发现自己的心跳每分钟40跳都不到,急忙到心内科就诊,医生告诉他心脏得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律失常毛病,术前心超提示全心增大、左心功能正常。考虑郭大叔心跳慢,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有全心增大,经过团队讨论,认为生理性起搏治疗更符合他实际临床需求,对后期心功能影响小。年6月27日,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芳芳为郭大叔成功进行了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术后心跳恢复到每分钟70次,患者胸闷心悸的症状消失,术后3天出院。据了解,该病例是常州二院心内科开展心跳缓慢行左束支起搏治疗的第例患者。

病例一,郭大叔,术前心电图

病例一,郭大叔,术后心电图

病例二

去年73岁的杨阿姨近一年来反复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全身乏力明显,服用多种药物治疗仍然效果不佳。她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常州二院心内科就诊,检查心超时发现,自己的左心明显增大,左室内径达到59毫米,左心功能明显减低,左室射血分数仅35%,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经团队讨论,并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王芳芳为杨阿姨进行了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手术顺利。术后三月复查心超,令人惊喜的是,杨阿姨原本很严重的胸闷气喘症状消失,心脏已经基本恢复至正常人的状态,左室内径已经缩小至54毫米,左室射血分数也恢复至42%,仅仅略差于正常人。

病例二,杨阿姨,术前心电图

病例二,杨阿姨,术前心超

病例二,杨阿姨,术后心电图

病例二,杨阿姨,术后心超

(图示两例患者术前心电图宽大畸形,提示心脏电同步性很差,而术后心电图形态和宽度均接近于正常人,提示心脏电同步性恢复)

左束支起搏治疗术后影像片

左束支起搏治疗术后电生理图

生理性起搏的优势在哪?

常州二院心内科主任纪元表示,生理性起搏是通过心脏自身的电传导系统进行下传的,因此,相较于传统的起搏方式,生理性起搏具有极大的优势:

一是心脏的电学同步:基于希浦系统起搏的心电图和自身正常激动下传的图形基本一致,起搏心电图的宽度非常窄,提示电学同步性正常;

二是心脏的机械收缩同步:基于希浦系统电学的同步性,心脏收缩的机械同步性也基本正常。而传统右心室起搏的机械同步性很差,部分患者在传统的起搏方式下可逐渐进展为心力衰竭,因此,希浦系统起搏有预防心衰发生的作用;

三是用于治疗电学失同步或机械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很多心力衰竭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电学失同步或机械收缩不同步,对于这类患者,希浦系统起搏可以部分或完全纠正其电学或机械不同步,从而达到治疗心衰的作用。

目前,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生理性起搏治疗的比例接近%,同时还常规开展无导线起搏治疗和皮下ICD起搏治疗等最新技术,达到市内领先、省内先进水平,能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先进、前沿的医疗技术与服务。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州二院心内科完成第100台左束支起搏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