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情结焉何挥之不去:"编内""编外"人员差距有多大?
评述由头:从1995年提出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至今已有15年的历程。而事业编制作为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症结所在,始终制约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双轨制”,使得“编内”、“编外”人员在工资、养老金等方面的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近日,据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透露,至2009年,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达到了80%,2010年争取在全国全面建立聘用制度。虽然“编制”一词正在逐渐隐退,但“编制”情结却在一部分人心中挥之不去,这种局面不禁让我们思考:编制究竟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编内”“编外”人员差距有多大?为什么这么多的社会群体有着浓重的编制情结?
编制情结缘何有增无减
僵化的人员编制管理已经成为限制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妨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之一。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并未看到编制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在机关、事业单位,人们对于编制的渴望和追捧有增无减。为此,人民论坛在一些事业单位、高校进行了调查。
又是一年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很多大学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也纷纷表示:想要到机关、事业单位谋得一份职业,拥有公务员、事业编制成为他们找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那么,编制为何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多年之后,依然如此炙手可热呢?
编外人员生存状态
据调查,长期以来,在庞大的*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他们一方面有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面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这种“体制外”的身份,又给他们带来了难言的尴尬。
北京某部委下属事业单位人事主管告诉:“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编内编外是完全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自己的搞法,单位的*策稍微一变,可以轻易地就改变这种状况。而且,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员工)。”
这样的情况在事业单位中比比皆是。据江苏某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小李的抱怨:“我们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和编内工作人员的待遇有很大差别,为什么我们的待遇始终定的很死,基本上都在1000左右,如果除去养老金什么的就只剩700-800了,对现在的开销生活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节余。难道就没有一种可以规范编外工作人员福利待遇的制度可以让我们这些一线工作人员有一点保障?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承受着体制内人员和社会人员的复杂目光。有时候甚至有被视为二等公民的感觉。”
不少事业单位聘用员工向抱怨:“我们单位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用上班,工资还高。领导还说我也没有办法,工资是财*局发的,他不来我也没办法扣押。都是银行代发工资。挣钱的不费劲,劳动的不挣钱。那好烟好酒也是买者不喝,喝者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