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肌梗死(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中国人死亡的首位原因,致死率高,患病人数还多。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梗,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力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之一。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年中国急性心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了急性心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得急性心梗?据一项由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研究人员领导的新研究发现,在首次发生急性心梗的年轻(<55岁)患者中,大约有85%与7种危险因素有关;而且这7种危险因素,很大一部分(4种)是可以改变的。
图片来源:RF
研究人员对名参与者进行了对照分析,其中名首次患急性心梗;名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没有患急性心梗的对照人群。
所有参与者的年龄在18-55岁之间,68.9%(名)是女性。急性心梗患者中,82.2%(名)是1型急性心梗;3.8%(86名)是2型急性心梗;14%是其它亚型。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参与者的基本健康信息、生活方式信息和多种慢性疾病的家族史、治疗史等信息,以评估13种因素与急性心梗风险之间的关联,包括:
6种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体重指数[BMI]≥30kg/m2,或男性腰围>厘米、女性腰围>88厘米),抑郁症,充血性心力衰竭;
3种生活方式:当前吸烟,缺乏身体活动,未婚或未与伴侣同居;
2种疾病家族史:早发性心梗家族史(任何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在50岁之前患有心梗),糖尿病家族史;
2种其它因素:更年期提前(45岁之前绝经),家庭收入低。
图片来源:RF
刨除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有7种危险因素:糖尿病、抑郁症、高血压、当前吸烟、早发性心梗家族史、家庭收入低和高胆固醇血症,与急性心梗风险有显著影响。不过,这7种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的参与者中,影响并不相同。
具体而言,在女性中,患有糖尿病对急性心梗风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当前吸烟、抑郁症、高血压、家庭收入低和早发性心梗家族史,分别与参与者患急性心梗风险升高%、%、%、%、79%和48%相关。而高胆固醇血症与女性急性心梗风险之间并没有明显关联。
在男性中,当前吸烟对急性心梗风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早发性心梗家族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抑郁症、糖尿病和家庭收入低,分别与男性参与者患急性心梗风险升高%、%、%、%、77%、76%和35%相关。
肥胖和缺乏身体活动,分别与男性参与者急性心梗风险升高54%和41%相关,而对女性并没有显著影响;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女性参与者急性心梗风险升高47%相关,但对男性并没有显著影响。
图片来源:RF
研究结果还显示,大约有85%的急性心梗与上述7种危险因素有关。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有85.1%和83.9%的急性心梗,可归因于7种危险因素。
男性和女性中分别有63.2%和80.2%的急性心梗,可归因于4种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当前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抑郁症。
此外,在急性心梗的亚型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和当前吸烟,对1型急性心梗风险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其它亚型。
由于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不同风险因素,对不同性别人群急性心梗风险的影响,并没有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部分数据依赖于参与者回忆等,可能也对研究结果产生了影响。
研究最后强调指出,近年来年轻人急性心梗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更好地了解年轻人急性心梗的危险因素,以及病理生理特点,有助于改善这部分人群的心梗预防和治疗策略,促进心血管健康。
图片来源:RF
研究人员建议,即使在年轻时也应意识到减缓冠状动脉疾病发展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要做好预防,管理风险因素,尤其是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当前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抑郁症,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以降低急性心梗风险。
具体来讲,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4点: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抑郁症等疾病的人,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服用相关治疗药物或通过其他方式控制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改善情绪。
改变生活方式,尽早戒烟,同时均衡营养,健康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鱼;少吃肉类;限制饮酒,避免酗酒并最好戒酒;每天进行20-30分钟达到轻微喘气的身体活动,若无法到达此标准,可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及强度。
按时服药,某些药物可以降低患心梗的风险,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在没有取得医生同意之前,不要私自停止、修改用药方案或服用新的药物。
如果出现急性心梗症状或胸部不适,如呼吸急促、出冷汗、疲劳、头晕或突然头晕等,要尽快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