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永久居民”献计鼓浪屿“申遗”
中新社厦门2月28日电 题:美籍“永久居民”献计鼓浪屿“申遗”
中新社 陈悦
在美国人潘维廉眼中,只有一平方公里的厦门鼓浪屿是世界上“最有福”的一平方公里。此刻他正和其他厦门人一起为鼓浪屿的“申遗”之旅而忐忑。
未来一个月内,中国将向联合国申报2013年度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亦被列入预备名单的鼓浪屿,正在进入“申遗”的最后关头。
潘维廉是福建省第一个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外国人。他1988年来厦门学习中文,一待就是24年,如今成为厦门大学的老师。已专门为鼓浪屿写过两本书的潘维廉说,鼓浪屿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文化。
“这是东西方文化融汇的‘小小香港’”,潘维廉说,在鼓浪屿,有着中国“最独一无二的文化”。
曾为鼓浪屿申遗编写宣传手册的潘维廉也指出,鼓浪屿还应该在岛上增加更多的说明和背景介绍,向外地和外国游客介绍这些美丽建筑蕴藏的文化传统。
鼓浪屿保存着几百座风格各异、中西融汇的别墅建筑。潘维廉说,这些别墅既有“老外”建设的,也有华侨的作品,象征着厦门和鼓浪屿从几百年前开始,就以包容而不排外的精神,欢迎着西方文化融汇其中。
在历史上,这一平方公里的空间内,还活跃过林语堂、林巧稚、马约翰、殷承宗等文化名人。潘维廉认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融汇东西方文化,这正是鼓浪屿的文化精髓。
为“申遗”曾经有人建议,要把居民全部迁出鼓浪屿,把鼓浪屿变成一个“大博物馆”。
“这是一个很‘笨’的做法”,潘维廉说,鼓浪屿居民的生活传统,同样是鼓浪屿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认为,不但不该把居民迁出去,还应该吸引更多的学校设在鼓浪屿。他说,历史上,鼓浪屿有过很多学校,这些学校很多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创办的,但却做的比“老外”更出色。
“博物馆全世界都有”,潘维廉说,但鼓浪屿只有一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