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对心源性猝死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就是高以翔的离世。
心源性猝死带走了太多年轻的生命,其中不乏经常运动健将,如马拉松跑者、篮球爱好者等。
很遗憾的是,公众对于心源性猝死的了解真的太少。
所以今天,我想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一、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猝死,顾名思义,就是突然地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猝死是指发生在貌似健康的患者身上的、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的自然死亡。猝死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在全部猝死病例中,心源性猝死占据的比例可高达80%,因此,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型。
心源性猝死,是指可以由各种心脏疾病原因引起的急性症状,而导致的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的心血管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例如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中、睡眠中、运动中等,主要特点是发生突然、快速和不能预测。
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平时往往都看起来十分健康,没有任何重大疾病,症状发生前也没有任何的征兆或者仅仅有十分轻微的体征。
由于发生的人群和发生的时间都无法进行预测,并且对救治的时效性要求极其高,所以这种突发的疾病是非常难进行及时救治的,发病后抢救成功的几率不足1%,死亡几率十分大。
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在男性群体中,尤其是45-75岁的男性,并且好发于气温较低的冬季。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算进行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也高达55万人,这意味着每天有近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差不多每1分钟都有1人因为心源性猝死而死亡,我国可以说是全球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
二、心源性猝死的分型有哪些?
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根据Hinkle-Thaler猝死分类方案,可以将心源性猝死分为心律失常型猝死、循环衰竭型猝死和不可分类的猝死。
1、心律失常型猝死。
心律失常型猝死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分型,简单些理解,人的心脏跳动是按照一个规律的频率或者节律进行的,那么心律失常便是心脏跳动的方式发生了异常,不按照以往正常的方式跳动,跳得太快或者太慢都属于心律失常。
根据Hinkle-Thaler分类,这类分型的猝死是指在没有循环衰竭的情况下出现的突然的意识丧失和脉搏骤停,包括:
①意识和脉搏丧失前未出现循环功能障碍;
②发病前有轻度的、非致残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发病前有致残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按照病因学进行分类,心律失常型猝死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类:
(1)心脏电活动发生紊乱而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
(2)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病后的心律失常;
(3)心脏离子通道发生异常而导致的心律失常。
2、循环衰竭型猝死。
包括由外周循环衰竭所致的心源性猝死和由心肌泵衰竭所致的心源性猝死。
3、不能分类的猝死
指非心脏性的猝死。
心源性猝死十分凶险,如果遇到突然倒地且意识丧失的人,多为心源性猝死,应该尽快开始心肺复苏并且拨打,为患者争取生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