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肯定会怕,但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丨白衣
TUhjnbcbe - 2023/8/4 20:28:00
吃什么补黑色素最快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10/6515639.html

不能让眼泪落下,护目镜会花

王立强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护士

2月18医院晴

今天是我来武汉的第12天。

如往常一样,医院。途中,听说37床那位叔叔病情不好,正在抢救,我的内心很不安。

到达院区后,交完班从隔离病房出来的同事告诉我:37床的叔叔已经去世,正在做终末处理。他临走插着气管插管,靠呼吸机维持呼吸,靠升压药稳定血压,通过胃管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愿天堂没有病痛!

3个小时后,我穿戴好防护用品进入隔离病房。与同事交接完后,想用“小黑”(隔离病区的一部公用手机)查一下终末消毒的流程。这时,我看到了一条短信,信息来自37床刚去世那位叔叔的儿子。他说,父亲是一名*人,一生性格顽强刚硬,没想到会被无情的病毒打倒,这个时候作为子女不能守在父亲身边,不能尽最后的孝道很痛心。他希望我们在他父亲临终时候替他向父亲说:“我不孝,没能陪在身边,我会照顾好家里人,来生还做您的儿子。”看到这里我泪目了,但我不能让眼泪落下,因为护目镜会花,躺在病床里的病人还等着我去看护。

武汉真的很美很美,愿黎明的那道光越过黑暗,冲破疫情笼罩的阴霾,还武汉一片盛世!

新病区“结”出第一粒“果实”

白洁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2月19医院晴

来武汉的第13天。

4床是个瘦小的姑娘,90后,一名护士。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她症状好转,CT肺部阴影也有明显吸收,采集咽拭子时,看得出来她很难受,但她攥紧拳头努力配合着。

这两天,她一直焦急地等待结果,眼神里充满回家的渴望。今天上午,第二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回来了,是阴性。这意味着,她符合出院标准,可以回家了。

每一位医护都兴奋不已,不仅仅为她本人高兴,也为我们自己高兴。因为她是我们新病区第一例出院的病人,是我们努力结出的第一粒果实。

我没能赶上送她出院,心里还有遗憾,但依然欣喜。后续还会有治愈病人走出隔离病房,希望自己做的点滴可以帮助武汉早日战胜疫情。

医患沟通: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

王心锐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骨科护士

2月19医院晴

今天的武汉,风都是暖的。

早饭吃饱后,乔杰院长和沈宁副院长已在大厅等候我们。嘱咐我们多穿衣服,不要天一暖就减衣。

医院,上一组同事早已擦好护目镜。我们进入准备区后,他们迅速协助我们穿好防护服、戴好手套。

9点钟,我们进入病房,开始交接班。我和雅男姐上前组,先进行重点病人床旁交接。13床是插管上呼吸机的病人,我们第一时间床旁查看病人,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机模式、参数,管路,所泵入的药物及速度。翻身查看病人的皮肤状态,为病人更换体位。很快,密集的治疗就开始了,监测餐后血糖、输液、打皮下针。12床爷爷的套管针需要更换,雅男姐一针成功。我们俩一起协作,给23床左上臂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换药,并按照病人习惯在本上做了详细记录。

这边刚结束,又需要给5床阿姨查血气。虽然隔着防护手套,但是5床阿姨的动脉跳得很有力,再次确定好位置,垂直进针,针头处马上涌出了鲜血,成功!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内心小小的激动。血气结果显示,病人氧分压低,医生们决定要用上无创呼吸机。我连接好无创呼吸机,推到了病人的床旁“阿姨,这个无创呼吸机是帮助您进行更好地呼吸,扣着这个面罩会有一些不舒服,不要紧张,不要张嘴,要用鼻子跟着机器给的气进行呼吸,这样就没有那么难那么不舒服了。有问题,随时按呼叫器……”

阿姨点了点头,上机很顺利。她很快适应,配合很好。我竖起大拇指,她也向我点了点头。在病房里只需要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彼此的意思。我能感受到你的紧张,我也能让你感到心安,这就是医护与患者之间最特别的沟通方式。

谢谢你们对我们无条件的信任

张雪倩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消化科护士

2月19医院晴

转眼间,来武汉10多天了。

有一次,进病区之前,医院的老师给了我们一包物品,要交给一个患者。无意中,我听到了两位老师在用方言交谈,她们语速很快,但还是有几个词汇钻进我的耳朵,“本院、家属”。

我才意识到,医院的病人中还有他们最亲的同事和家人。我无法想像,此时他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在工作。一直以来,外界把目光聚集在了我们外来支援的医护人员的身上。而这些最早参加战斗的武汉医务人员,在我们来之前,他们不知承受了多少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他们也是父母,是孩子。他们也会难过,可他们是白衣战士,必须坚强。只有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才能救队友、救家人、救更多患者。

感谢医院的老师。怕北方人受不了南方的冷,给我们协调电暖气;刚来我们不熟悉系统,他们一遍一遍教我们;物资不够了,缺什么东西,只要我们说,医院的老师打遍电话,尽全力给我们找。之所以能在这里顺利展开工作,医院的老师们真的付出了太多。每天,他们有接不完、打不完的电话,我们下班了他们还在忙。

他们总对我们说谢谢。其实我想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对我们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谢谢你们想尽办法为我们解决问题,也谢谢你们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同时,很荣幸能与你们并肩作战。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病区首位患者顺利治愈出院,这不仅给患者带去希望,也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请给我们一些时间,给武汉一些时间,只需要再等等,你熟悉的城市就会回来!

ICU病房外的ICU医生

周保纯江苏省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医院(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2月20医院晴

阳光总在风雨后,果然,雨雪天气过后,今天阳光明媚,心情也随之开朗。

2月17日晚班前,在驻地接到电话被告知一名危重患者肾功能恶化,少尿,已出现心力衰竭,需紧急CRRT治疗,所以我早早赶到了病房。由于患者血小板显著降低,穿刺置管会有出血风险,但如不作干预,病情必然进一步恶化。慎重考虑后,我决定在超声引导下放置血透管。制定了CRRT治疗剂量、抗凝方案后,我和同事一起将患者转运到置管的房间。

用超声在穿刺部位定好位置,然后消毒、铺巾、麻醉。戴着防护服、护目镜、面屏、数层手套的我,第一次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穿刺置管,我知道,必须一次成功,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当看到暗红色的血液流到针筒里的那一刹那,如释重负,患者的生命通道建立了!操作完毕后,才发现自己身上都是汗水,但我无暇顾及这些,快速将患者转运回病房,马上进行透析治疗,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让这名患者早日康复。

我们这支医疗组由感染、呼吸、重症和中医专业的医生组成,大家都为了共同的目标,尽心尽力救治患者。虽然我们支援的科室不是ICU,但病房里病重和病危的患者占了不少。在这里,作为守卫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ICU医生,我们的战斗阵地前移了,需成为ICU病房外的ICU医生,早期发现患者潜在风险,及时干预,阻断病情进展的恶性循环,从而挽救患者生命,这也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晚查房时,看到病房里的一些患者在好转,近期即可出院,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我知道,春天来了!

脱下最后一层手套,发现手背长了湿疹

向莉莉四川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医院呼吸科护士

2月18日,医院,晴

今天是来到武汉支援的第五天,迎来了第一次休息。想说的话很多,又不知从何说起。

当我告知父母要来武汉支援时,妈妈很支持我,可爸爸却发了很大的脾气,他说:“你以为你还小吗?”言下之意是我已经28岁了,还没有结婚,如果去了以后有什么事情,那我这一辈就没有了。我知道他担心我,但我使命在身,只能回复爸爸:“我是呼吸科的一名护士,这就是我的工作,现在大家需要我,这时候我必须去。”

可是爸爸当时并不理解,他甚至放出了狠话:“你今天要是出了门,以后都不用进门了。”那时我已经在车上了,听见语音里爸爸哭泣的声音,我也忍不住哭了出来,其实我还是有点害怕的,但我这时候必须要站出来,这就是我的工作,我的使命,医院,相信*府会保护好我们医务人员!

其实这次也是我第一次长时间对抗疫情,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确诊患者。我问伙伴们怕不怕,大家的回答是:“怕肯定还是怕,但是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

我们这次接管的病区有病重患者,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昨天晚上我负责的A区一名患者刚开始很不配合,对呼吸机抵触、抗拒,面罩一直戴不好,氧饱和一直在80–90间波动,情况很危险。我只能守在他身边,慢慢引导他接受呼吸机,半小时左右,他终于接受了呼吸机。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可怕,因为患者一直把手放在面罩下面,面罩并没有密封好,这样对医护人员很不安全,但我当时没来得及想这么多。出了患者病房,我第一时间做好手部消毒,可心里始终不放心,每隔15分钟我都会去看看,直到患者的生命体征升至平稳,才松了一口气。这时候我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下班后脱下最后一层手套时,我发现手背长了湿疹,是戴手套时间过长的缘故。

身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邱红艳四川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

2月18日,医院,晴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5天了。虽然来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主要是因为不知道这边什么情况,还担心家里的两个娃娃没人照顾。

现在来了,一切都还好。

我们每天还会收到一些陌生人发的祝福短信,每天接送我们的司机、给我们提供餐饮的阿姨都是志愿者……这些都让我觉得中国真好,身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我很高兴能来到抗疫一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这里的人民提供帮助。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早点结束这场战斗,胜利而归,早点回家与家人团聚。

如果我乱了,可能其他人都要乱了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帮病人渡过生命的岔路口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天很冷,方舱很暖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医生是借的,还回来时一个都不能少!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我们把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来源:科技日报(实习记者代小佩记者陈瑜约稿整理)

编辑:陈可轩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肯定会怕,但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丨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