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焦点留意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TUhjnbcbe - 2023/5/27 20:58:00
早期白癜风怎么治愈 https://m-mip.39.net/pf/mipso_7086985.html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显示,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心血管健康的“头号杀手”。心梗的早期症状有哪些?高发的“作案时间”是什么时候?我们应当如何正确防范……围绕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为大家进行专业科普。

张健首都医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水垢”太多堵死“水管”

说到心梗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危害健康,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

究竟什么是心梗?张健打了个比方:心脏像栋大楼,各个部位的心肌好像一个个房间。冠状动脉就像这栋楼的一整套供水管,有一系列分支来供水给各个房间。“我们常说的‘冠心病’,全名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粥样硬化(斑块)相当于这套供水管上堆积的水垢。一旦水垢太多,堵死水管造成断水,就是急性心梗。心脏如果没有了血液供养,20分钟内就会出现心肌坏死,进而出现剧烈的胸痛,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急性心梗最典型的症状是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也可能出现压榨感、烧灼感等,或是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情况。即便休息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也不能完全缓解。这时,医院,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小心“静悄悄”的心梗

然而,并不是所有心梗都来得那么猛烈,有些“静悄悄”的心梗同样很凶险。张健表示,心梗发作往往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但有些疼痛很“异类”,非常容易被忽视,它们部位各异,疼法不一,一旦出现,需要加以警惕。

“真想不到胳膊疼竟是心脏出了问题!”在病房里,一位患者家属紧紧握着张健的手,连连感谢。

就在前不久,张健接诊了一位来自北京的患者孙先生。孙先生是一名司机,有天开车的时候,突然觉得左侧肩膀和左上肢又酸又麻,胀得难受。当他想用左手打方向盘靠边停车的时候,却一点力气都使不上。

孙先生的第一反应是去看骨科。他先后检查了骨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可检查结果全部正常。事后他又加强运动,辅助按摩调理,但酸麻胀痛依旧没有消失,这可愁坏了孙先生和家人。

几经辗转,孙先医院心脏中心。经过冠脉造影,发现右冠有50%狭窄,张健基本确定他的左侧上肢酸麻胀痛,就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在狭窄处做了支架后,血运重建,孙先生的症状很快便消失了。

一名来自长春的患者,起初只是经常出现左下颌牙痛,在口腔科检查多次都找不到原因。之后发现是心肌缺血引起,只要牙痛一发作,含服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一两分钟就会缓解。张健提醒,当牙痛部位恰巧存在牙病时,特别容易误诊或漏诊,带来更大危害。因为出现牙病后,牙医多会建议拔除,而拔牙所使用的麻药有收缩血管作用,会令心肌缺血状态加重。所以,心梗高危人群出现牙痛,首先要排除心脏问题。

作为心内科专家,张健有个习惯,他会在每次手术后都仔细询问患者,身体有哪些变化,哪些症状在手术后改善了?问得多了,他便总结出一系列让人意外的心肌缺血症状。“虽然很多症状现在还不能从医学理论上作出很好的解释,但患者手术前后短时间内症状的明显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它们与心肌缺血间存在相关性。”

张健介绍,心脏发生缺血后会给身体发出信号,胸痛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症状,然而有些心肌缺血并不表现为明显的胸痛症状,比如有的患者表现为胃痛、颈部紧缩感,还有的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听力减退、耳鸣、眼睑睁开费力或不能睁开、视力模糊、胸部束带感等不常见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后,如果在其他科室就诊没有查到明显原因,建议及早排查心脏问题。”

术后养护不能放松

得到救治的患者,对于心脏的养护同样不能放松。

心肌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梗死一部分就永远少一部分。对于得到救治的心梗患者来说,长期的心脏养护至关重要。心梗范围大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并发症。因此,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都是心梗后的治疗目标。

心梗造成的坏死心肌组织,需要4周以上才能逐渐形成纤维瘢痕,组织才能相对稳定,幸存的心肌要承担更大的工作压力。“这就好比原来一个工作有个人干,现在少了20人,可剩下的80个人仍然要干以前个人的活,时间长了很容易被累病。心脏累病的状态,就叫做心力衰竭。”

支架并非“护身符”,心梗患者别大意。张健提示,患者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尽量低盐低脂饮食,适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避免压力过大及情绪紧张。此外,还要控制好血压、血脂及血糖等诸多因素,定期复诊,监测各项指标,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脏、保护血管,使支架持续通畅,使自己长久获益。

 年轻人心梗发作更危险

数据显示,-年,我国45岁以下人群急性冠心病(心梗为主)发病人数正在逐年上升,越来越多年轻人出现在心梗的“候选名单”中。

首都医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表示,年轻人心梗发作比老年人更加危险。老年人往往存在多支多处血管病变,这些经历会让身体产生警示和保护机制,出现侧支循环。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老年人的身体会对此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心脏也能有一定的代偿能力,通过侧支循环保证部分供血。“年轻人的心梗通常是斑块突然破裂导致,没有心绞痛在前面做适应和提醒,也没有侧支循环帮助供血,一旦发病,后果就会十分严重。”

两类人群容易被“盯上”

在外人看来,33岁的崔先生家庭事业双丰收。一边是幸福的一家四口,一边是令人羡慕的白领工作。就在去年,崔先生被派到国外工作,拼命三郎的他时常熬到后半夜,为了缓解压力还经常暴饮暴食。

自上个月起,崔先生不时感到胸部疼痛,起初他并没有在意,以为只是水土不服,适应一段时间就能好,没想到疼痛越来越严重。有一晚突发心绞痛,自己急忙找出硝酸甘油服下,才有所缓解。回国一查,诊断为心力衰竭。

像崔先生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张健介绍,心梗多发于两类诱因。第一类为习惯因素,像吸烟、酗酒、过度劳累、暴饮暴食、严重失眠、情绪抑郁、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心梗风险。

“现代人因为多种原因经常熬夜,熬夜会造成内分泌失调,昼夜节律紊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失衡,体内肾上腺素增多,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下,心跳速度本就高于白天,血管回缩异常,如果再受到外界刺激,非常容易出现心梗。”张健表示,上述因素持续存在,综合作用会造成血管损伤,血管壁不再平坦,变得坑坑洼洼,这为脂质沉积提供了条件,极易引发心梗猝死。

此外,直接吸烟或者间接吸入二手烟同样会对血管造成伤害,对心梗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烟草中含有上千种对身体有害的成分,尤其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加快动脉硬化,危害身体健康。

久坐缺少运动似乎也成为年轻人的“标配”,长期久坐导致运动量减少,血液变得黏稠,流动速度相较于经常运动的人缓慢,这会让血液中脂质和垃圾沉淀,加快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过程,增加心梗的患病概率。张健强调:“为了身体健康,建议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喜欢并且能够长期坚持的运动,促进血管健康。”

第二类为疾病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基础慢性病患者,常有可能诱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或狭窄,进而诱发心梗。

高血压患者心脏收缩,通过主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周围的血管,比正常血压时承受的压力更大,容易形成左心室肥厚。此外,长期高血压容易在血管中形成斑块。在激烈运动、情绪波动等诱因刺激下,易损斑块就会出现破裂,这时会有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酶向斑块破裂的地方聚集,如果血栓堵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可能会发生心梗。

如果高血压长期管理不好,会带来更多并发症。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加剧,会对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造成损害,也会损伤相应的器官。

警惕心梗发病高峰期

心梗突发有两个“魔鬼时段”:凌晨和冬天。凌晨3点至次日上午,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激活,冠状动脉压力增高,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此外,每年11月到来年3月这个时段,也是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张健解释,当天气寒冷,人的生理机能反应变得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加大了心脏负荷。加上室内外温差大,当人进出不同场所,遭遇气温突然变化时,血管受冷空气刺激会突然收缩,如果本身血管有硬化、弹性较差,或者血管狭窄及有不稳定斑块破裂,就容易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引起心梗。

 急性心梗发作如何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一旦血流中断20分钟便开始出现心肌坏死,6小时左右心肌将会从内层、中层到外层逐渐发生坏死。因此,心梗后开通血管、恢复血流越早越快越好。选择科学的救治方式至关重要。心梗救治延迟有可能导致心衰、休克甚至死亡。当出现心梗症状时,一定要注意如下三条。

1.立即停止活动

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停止一切活动,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休息。如果患者血压不低于90/60mmHg,可服用硝酸甘油,如果对阿司匹林不过敏,可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如果没有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不要随便给病人服用药物。

2.立即拨打

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及时与急救医生联系,帮助医生了解情况辅助用药。家属不要过分慌张,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不建议患者或家属自行开车就医。首先,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其次,医院情况,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

3.不要盲目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和室颤发生的风险,不恰当的急救方法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肋骨骨折。如果患者已经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呼吸微弱、摸不到脉搏,方可进行心肺复苏。

内容来源于中国家庭报

作者:张天一

1
查看完整版本: 焦点留意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