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故事历久弥新,总有一些人活成传奇!医院推出”医暖人生“栏目,带你领略好故事的风采,感悟百态人生。今天的这个故事,来自广医院发热门诊团队,发热门诊是抗疫的第一道关卡,他们被称为抗疫的“守关人”。
庚子伊始,与新冠病毒的这一战,恐怕是“江湖”上最特殊的一战。生死间不为名利,亦不为恩仇,只为了人民的健康福祉,医院抗疫突击队——发热门诊团队,这支火速组成的“硬核”队伍,以铁一般的精神开始了与众不同的“硬核”故事。
01
医院好故事
这是一支与众不同的钢铁队伍离家3公里,孩子5个月,有家却不回,这个主任很拼“我是*员,又是呼吸专科出身的,我请求去一线。”1月27日,医院成立抗疫突击队,张钦哲主动请缨,他也凭着出色的工作能力成为了抗疫突击队的小组长及发热门诊的临时负责人。“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张钦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众所周知,发热门诊是判断患者是否是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重要关卡,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为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医院研究决定,特别把发热门诊及旁边的五号楼作为新冠防治的“特殊之地”,这也成为张钦哲临时的一个“小家”,因为他要带着他的“人马”坚守在这里,直到疫情结束。
张钦哲与患者交谈
作为发热门诊的临时负责人,张钦哲在抗“疫”之哨吹响后,马不停蹄地开展各项工作:完善各项诊疗方案、做好排班工作、协调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同时,医院现状,对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场地布局、门诊布局设置等协助参与指导。对于疫情的每项工作,张钦哲亲力亲为。用他的话来说:只想做好事情,把本职工作做好,医院,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忙得没边,手机响个不停,不是在接电话,就是在电脑面前看病例,要不就是在看文件……”“忙碌”是发热门诊同事对张钦哲的印象之一。医院3公里左右,但从临危受命成为发热门诊临时负责人参加抗疫后,就没有回过家,截止目前已经一个月了。孩子5个月大,只能由家里人照顾,自己是一点都顾不上。“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回去好好抱抱孩子。”
提起家人,张钦哲深感抱歉。张钦哲是发热门诊的负责人,坚持不换班,医院,负责发热门诊病人的会诊、排班及业务管理。每一版新诊疗方案发布后,张钦哲首先仔细研读,把几版方案的区别专门标注出来,大大提高了一线人员的学习效率……张钦哲并不是光忙碌,工作上他还讲究方法。和他一起共事的陈松叶老师经常对张钦哲赞不绝口,说他不但能随叫随到,效率还很高,现在的年轻人真了不得。他“老当益壮”,只想打好“最后的战役”陈松叶是发热门诊里一个特别的人,再过半年不到,他就要退休了。从急诊科到感染性疾病科,现在作为发热门诊的原职工,陈松叶虽然年近退休,仍每天寸步不离发热门诊。不仅是因为担心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容易将病毒带给家人和邻居而不回家,更是为了方便工作,医院里,随叫随到。
考虑到陈松叶年龄稍大,怕他身体吃不消,特别安排他值白班。虽然每个白班只有五个小时,但这五个小时里,陈松叶如屡薄冰,这种体验前所未有。“坐了大半辈子的诊,从未有过这样的压力。”他坦言,闷在防护服里的不舒服倒不是最主要的,压力最大的还是担心会漏诊。发热门诊里,当班的医生是最直接接触患者的,主要负责患者的筛查和诊治。这项工作并非易事,一来要考虑到可能会遭遇患者瞒报出行事实的情况,容易出现漏诊;二来还要考虑到每个患者的情况不一样,判断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同样是发热,但并不一定都是新冠引起,也有可能是普通发热或由阑尾炎、牙龈炎等各种炎症引起。最要命的是患者还伴有其他危急重症,比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急腹症等。这类型的病症发病快,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排除新冠后,才能分到各科室,这无形中对当班的医生的处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许多患者都是一边治疗一边筛查,但发热门诊里,对重症患者的治疗设施条件有限,必须要快速转到专科诊室,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但如果没有排除新冠肺炎就分到相应的科室里,产生交叉感染的话后果不堪设想。陈松叶最担心的就是漏诊以及病人在自己手里“拖”太久,耽误病情。
医生给发热就诊病人看病
对此,他在下班之余除了认真学习相关的新冠肺炎诊断知识,还要学习常见病的治疗和处理方法,以快速提高疾病的诊断和筛查能力。“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想看好每一个病人。”陈松叶说,从医半辈子,能在最关键的战役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荣幸,非常值得。从兼职变全职这个“执行总管家”到处打杂走廊里经常会响起“卢护长,电话!”“护长,饮用水没了!”“护长,口罩不够、隔离服还有6件、消毒液告罄”的喊话……“收到,确认盘点清楚,马上打报告申领……”护士长卢雪怡如同家里的管家婆,从协助医生开诊,到参与护士临床到隔离留观室的床单被罩……她都要亲力亲为。
卢雪怡副护长在给患者测量体温
自疫情发生以来,卢雪怡连续20医院,她成了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40多名医护人员的“主心骨”,大事小情都要她主持,除上述的工作外,人员协调指导,患者鉴别安置,人员心理疏导,每日发热门诊工作的汇总上报等都是她的主要工作。这些天里,她就像一股旋风,带动着,凝聚着整个团队高效运转。卢雪怡是干部保健科副护士长兼感染性疾病科副护士长,疫情发生前,发热门诊没那么忙的时候,干部保健科是她的主要工作点,疫情突起,她迅速转换战场,而她的队伍也成为了发热门诊的“常驻*”。卢雪怡是个贴心的人,她深知自己团队人员的辛苦,经常主动替他们顶班:在预检分诊处,到了饭点,她就会主动去帮大家“坐阵”,让他们去吃饭,而她却常常空着肚子;隔离留观室里,如果有危重症病人,值班的护士忙不过来,她便随叫随到,跟护士一起帮患者翻身、护理……孩子永远是母亲的牵挂,卢雪怡家里有两个孩子,且孩子都还很小,正是需要妈妈陪伴成长的时候。刚开始她惦记孩子,还会回家看看,但每次帮大家顶班,处理完杂事后都已经将近十点了,孩子也早就休息了,而且常常是半夜接到电话,科室有突发情况,必须快速处理,医院。
医院的驾驶员人员测量体温
工作很多,而且很杂,疫情面前,发热门诊的各种工作占据了卢雪怡所有的时间。“相当于重新建立一个新科室了,但是我还好,咬咬牙都能应付过来。”面对繁重的工作,卢雪怡毫无怨言。医院临床科室的领导,也忙于一线的防疫工作,为了让工作更方便,也为了更安心,两人商量后,只能狠下心把孩子托给家里老人帮忙照顾。就这样,医院里,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多天。
02
她们是暖心且勇敢的“逆行者”暖心的她们,说着暖心的话语,做着暖心的事情发热门诊的成员虽然来自不同的科室,却担负着相同的责任。他们为了共同的使命聚在一起,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出一分力,发一分热。“领导,我们决定取消休假,坚持上班!”感染性疾病科原来只有三个医生,陈松叶老师、王怡丹及许志金,疫情刚开始爆发之初,这三位医生主动放弃春节休假,坚守在抗疫一线。
测量体温人员为医院的步行及电单车人员测量体温
“我要加入抗疫突击队,请求上一线。”随着疫情的发展,就诊患者越来越多,原本春节只由急诊科承担的分诊业务,已经显得不够规范,人手也不够,医院指示尽快成立抗疫突击队,大家纷纷请缨。“护长,下一批还让我来。”至今,发热门诊的医护团队轮到现在已经是第三批“人马”了,门诊男性科的甘琼芳、泌尿外科的莫迎、康复科的郑翠平等人第一批轮岗结束,按照护理部的安排休息后,又主动参加第三批的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主任,有什么事情,我这里可以顶上,记得叫我。”医生团队里,像王怡丹、曹炳华这样的骨干,总是主动承担任务。“主任、护长,有机会的话,请记得推荐我驰援湖北。”曹炳华、李雪花、陈宥霖、徐慧洁、黄为福等人在结束当值后,主动向组织提出要去湖北支援的决心。发热门诊的护士多是九零后,医生年龄段也不大,在父母的眼中,她们都还是孩子,可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她们积极请战,披上了白色战袍。
疫情之初预检分诊台设在急诊科门口
医院正门出入口处搭建了预检分诊处
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处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预诊分诊处的护士们要在这庞大的人群中通过询问出行史和测体温等方式把去过重点疫区或者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人快速筛选出来,再进行就诊分诊,以保证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据了解,她们每日的分诊量达—人次,工作量极大,且直接接触可疑患者,危险性极高,做好防护尤其关键,但防护物资十分紧缺。仅有护士治疗班及发热接诊医生岗位才能穿上防护服及戴N95口罩。为了节约防护用品,值班医生会主动承担护士的部分工作,穿着厚重的防护用品,为患者测量体温、登记患者信息、开具检查单等。发热门诊为24小时值班制,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值班结束后,值班医生和护士的脸上常常被勒出一道道痕迹。而为了节省防护服,医护团队一致达成约定:上班前和上班期间,不喝水。最开始的时候,因为人手不够,她们每个人要穿着防护服忍着被护目镜及口罩紧夹的疼痛,坚持8个小时不上厕所。
发热门诊全副武装的护士
护目镜蒙上汗水变得模糊,护士们为了能看得更清楚,她们近距离接触着每一名就诊的发热患者,给发热病人抽血送检。而为了缓解留观患者焦躁和恐惧不安的情绪,她们在病房中亲切耐心地安慰。除夕夜凌晨1点,西乡塘周边的一位患者在家人的陪护下来到门诊,看到医生护士在坚守,他们激动地说:“除夕夜还以为没有医生值班,但是孩子发热,我们担心,还好有你们!”凌晨三点左右,三十公里外的一位发热患者很焦虑地来到门诊,一进门就哭了出来,医生和护士赶紧地安慰。幸运的是,经过筛查,二位患者都只是普通发热。他们拿上药品,怀医院。
发热门诊里的护理查房及交接班
幕后英雄——给力的专家智囊团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医院于年1月27日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领导小组、工作组、专家组及救援小组。其中专家会诊组中,有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消化内科、血液科、放射科、神经内科、肿瘤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临床科室的精英骨干,他们成为了幕后给力的专家智囊团。抗疫伊始,院内专家组与发热门诊值班医生、护士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