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着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有效改善症状、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应作为治疗心衰的长期目标。
点评专家丨医院高传玉教授
来源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点评专家
高传玉教授
高传玉,教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心衰治疗,改善生活质量才是王道!
改善心衰症状、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当作为心内科医生治疗心衰时考虑在内的治疗目标。被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指南推荐为可替代传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调节利钠肽系统,进而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I,B)。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类药物,可作用于心力衰竭的两大神经内分泌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利钠肽系统),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抑制心室重构,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心衰住院风险、全因死亡风险,进而改善预后。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真实临床应用
病例
(病例由首都医科医院王苏医生提供)
★病例介绍
患者女,64岁,以“阵发性心前区疼痛8天”为主诉入院接受治疗。
患者自诉入院前8天打牌时胸闷、胸痛,伴出汗、周身乏力,30分钟缓解,医院查心电图未见异常,予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入院前1天就诊医院,查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抬高,心肌酶升高(具体不详)。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加用氯吡格雷。患者既往高脂血症1年,无吸烟及饮酒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后,查体血压/93mmHg,实验室检查B型尿钠肽(BNP).00pg/ml,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8%。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衰(NYHA分级II级),缺血性心肌病待除外,高血压2级(很高危),高脂血症,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方案:
表1:患者治疗方案详情
?患者随访情况:
2月后随访:
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壁运动及增厚率普遍减低,左心功能减低,射血分数(EF)31%↑;
冠脉造影示回旋支管腔细小,中段局限狭窄60%~70%,根据造影结果,可以基本排除缺血性心肌病;
择期完善心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心肌病诊断,继续当前药物治疗方案。
6月后随访:
患者主观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活动耐量提升,EF39%↑
★病例讨论
?高传玉教授点评病例:
关于本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思路和过程
64岁女性患者,平素健康,无高血压等心脏病史。8天前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出汗,30分钟后缓解,心电图正常。随后间断出现胸痛,每次1~2分钟,多为活动诱发。8天前在症状出现时,于医院检查,心电图示ST段抬高,心肌酶升高。给予阿司匹林和硝酸异山梨酯治疗。1医院就诊,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抬高,心肌酶谱升高(未见报告),并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增加氯吡格雷。
入院时检查,心电图示:I导联QRS增宽,V5导联QRS增宽。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弥漫性减弱,按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治疗,心力衰竭治疗。给予双联抗血小板、他汀、ACEI、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等药物治疗。综合诊断:1、暂不造影,2、停ACEI,改为沙库巴曲缬沙坦50mgBID。
经过2个月的随访,患者:1、症状明显改善,2、LVEF升高为31%。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考虑临床修正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关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患者女,64岁,突然发病伴有胸闷、胸痛、出汗,30min才缓解,但心电图正常(未见心电图),此时根据临床症状应该考虑患者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虽然持续了30min才缓解,也应该考虑此诊断。此次发病后活动时有心绞痛症状,持续1~2min,休息好转。这时就应该进一步佐证患者冠心病、混合型心绞痛(静息加劳力性心绞痛的诊断)。
患者1天前在医院(医院)做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心肌酶升高”。非常容易就能首先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根据1+1诊断推测,该患者心肌酶升高,8天前“心电图正常”,8天后“心电图ST段抬高”提示心电图有明显变化,应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入院第一天心电图,Ⅰ导联呈R型,QRS增宽;V5呈R型,QRS明显增宽,提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V1-V3导联ST段略有抬高,V1-V3导联呈QS型。但酶学正常,此时应该认真复习患者资料:
应该找到8天前心电图是否正常,防止误读心电图;
1天前酶学异常,心肌肌钙蛋白I(TnI)阳性,1天后TnI阴性结果,TnI变化太快,不符合心肌梗死TnI变化规律,因此1天前TnI升高,可能为实验误差。心电图变化可能为LBBB,与心电图误读有关,当然也可能LBBB同时合并前壁心肌梗死,但心肌酶应该升高。因此病人心电图变化和酶学变化不一致,不符合心肌梗死演变过程。应该为单纯LBBB变化。心肌酶变化为实验误差。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改变(如24h)可见心肌活动减弱,心肌肿胀,但24~72h后,心肌就可以变薄,本患者没有这些异常改变,只有EF值下降的改变,也不像急性心肌梗死的动态变化规律。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回旋支60%~70%的狭窄,但细小,不足以引起心肌缺血和心衰,因此冠脉病变不能解释严重心衰的原因和病理。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应为“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肌病综合临床诊断标准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症状+EF下降、冠状动脉病变不能解释的心力衰竭表现、排除高血压先心病风心病引起的左心扩大。
关于同位素核素检查
虽然临床分期和冠状动脉造影不符合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但临床有时病因、病情复杂,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特征性变化有助于区别心肌病和心肌梗死。
关于治疗
综合分析,患者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扩张型心肌病,但患者回旋支60%~70%的狭窄,提示冠心病存在,同时也有心肌酶学肌钙蛋白T(TnT)升高的病史,因此本患者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应兼顾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绞痛治疗,如双联抗血小板、他汀、β受体阻剂、硝酸酯类药物。
关于治疗及沙库巴曲缬沙坦
该患者入院时EF28%,LBBB,临床诊断为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对金三角治疗不佳、仍有症状的患者,可以让能耐受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的患者直接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但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心力衰竭指南指示,对初诊的患者,也可以直接应用ARNI,这一点与年ESC指南不同。
小结
该患者病情复杂,需要认真复习病人每个时期的病情变化,进行综合分析;该患者诊断明确,“金三角”治疗后,能按照最新指南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ACEI/ARB,疗效肯定,病情稳定,症状明显改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