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 http://m.39.net/pf/a_4661155.html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在本公号留言删除!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3(05):-
作者:邢玉龙,史云桃,邢建东
单位:医院心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贫血的相关性以及通过纠正贫血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入选医院年7月至年7月连续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例,根据血红蛋白(Hb)浓度分为贫血组96例,非贫血组例。将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亚组48例,对照亚组48例。治疗亚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铁剂口服,对照亚组仅抗心力衰竭治疗。记录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肌酐浓度、血红蛋白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血清铁蛋白浓度以及6min步行距离。
结果
纽约心脏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心功能II级、III级和IV级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3.3%、43.3%、48%;NYHAIII和IV级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NYHAII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IV级患者贫血发生率和NYHAIII级比较,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年龄、血肌酐浓度、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贫血组,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组LVEF、Hb、血清铁蛋白、6min步行距离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亚组治疗后血肌酐浓度、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蛋白浓度、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亚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贫血的发生率随着心功能的加重而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年龄大、肾功能及心功能差;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口服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预后差。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发生率高,并且贫血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纠正贫血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贫血的相关性以及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铁剂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7月至年6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例,其中男例,女例,年龄42~86岁。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II级86例,NYHAIII级例,NYHAIV级50例。根据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分为贫血组96例,非贫血组例。将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分为治疗亚组48例,对照亚组48例。排除标准:慢性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患者。
1.2方法
贫血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为男性Hb<g/L,女性Hb<g/L。对照亚组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利尿剂、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药物),治疗亚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PO(U/次,2次/周,皮下注射)和铁剂口服(琥珀酸亚铁0.1g/次,3次/d),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b浓度,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肌酐浓度,用化学发光法血清铁蛋白浓度,用瑞莱生物有限公司试剂测定NT-ProBNP浓度,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LVEF,测定6min步行距离。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3个月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贫血发生率比较
NYHA心功能II级、III级和IV级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3.3%、43.3%、48%,NYHA心功能III级和IV级患者的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YHA心功能II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心功能IV级患者贫血发生率和NYHA心功能III级患者比较,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贫血组和非贫血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
贫血组年龄、血肌酐浓度、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LVEF、Hb、血清铁蛋白浓度、6min步行距离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亚组治疗后血肌酐、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亚组治疗后LVEF、Hb、血清铁蛋白浓度、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亚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见表2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贫血在临床中相当常见,国内目前尚无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发生率的流行病学资料,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达到40%[1]。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发生率为37.5%,且随着心功能的加重,贫血的发生率越来越多,NYHA心功能III级和IV级患者合并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YHA心功能II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贫血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年龄、血肌酐浓度、NT-ProBNP浓度明显增高,LVEF、Hb浓度、血清铁蛋白浓度、6min步行距离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原因有[2-3]:(1)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肾灌注量下降,导致EPO减少;(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产生水钠潴留,导致稀释性贫血。;(3)胃肠道淤血、水肿导致铁剂吸收障碍;(4)心力衰竭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β等炎症因子表达增加,直接或间接损害骨髓功能,同时抑制EPO的生成和释放;(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能影响EPO的浓度,从而发生贫血。
心力衰竭与贫血在临床症状中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贫血发生后,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下降,增加心脏负担;另外,激活的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长期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导致心肌肥厚和心室扩张[4]。贫血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贫血应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管理的靶点[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铁缺乏的发生率为5%~21%,目前对铁缺乏的评判多以血清铁蛋白<μg/L或血清铁蛋白在~μg/L(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20%)为标准[6]。本文贫血组的血清铁蛋白浓度明显低于非贫血组,经过EPO联合铁剂口服治疗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EPO刺激剂(ESA)联合口服或静脉注射铁,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肾功能,降低住院率,提高NYHA心功能分级,并改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7]。
综上所述,EPO联合口服铁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可以明显降低血肌酐浓度、NT-ProBNP浓度,提高LVEF、Hb浓度、6min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但有报道长期使用EPO引起血压升高、血栓形成、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8],补铁治疗有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风险[9]。本研究未发现不良反应,可能与本研究观察时间短,为单中心研究有关,其安全性有待以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略)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