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脑血管病防治用药有讲究 [复制链接]

1#
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健康大家谈

我们都知道,生病要吃药,我们也常听人说,“是药三分毒”。用药是十分讲究科学和精准的事儿,千万不能大意。近日,首都医科医院药事部主任林阳做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和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主办的“健康大家谈”直播活动,为大家带来了“一份贴心用药提醒”。

冠心病患者不能随意停药

01

冠心病患者做完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搭桥手术后,还需要服药吗?

林阳主任: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发生堵塞以及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服药品种较多,很多患者存在一定的用药误区或者用药疑问。

部分支架术后的冠心病患者,由于急性的心肌缺血状况得到缓解,症状消失,所以就认为完全好了,就不想再吃药物了,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这是因为致病因素并未根除,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没有祛除,因此需要长期使用他汀等降脂药。

植入支架本身就会增加早期或晚期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这些药物都不能随意停用。

02

抗凝药与抗血小板药有何异同?

林阳主任:抗凝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来发挥抑制凝血的作用,同时阻止血栓的形成,但不能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抗凝药主要用于房颤、静脉血栓形成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

抗血小板药以血小板黏附、激活或聚集为靶目标,通过不同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血小板的聚集,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动脉系统形成的血栓主要是通过血小板活化、聚集形成的,因此抗血小板药在冠心病、脑血栓形成等动脉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两类药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所针对的疾病也不相同,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出血如何避免

03

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消化道出血。患者该如何规避出血的不良反应,用好阿司匹林?

林阳主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出现消化道损伤,这是药物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的结果。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年龄≥65岁、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任何程度的吸烟和饮酒、合并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多种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血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外面有一层耐酸包衣,可保护阿司匹林在胃内酸性环境中不被溶解和释放,待阿司匹林到达小肠的碱性环境中再缓慢释放并被吸收,可降低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推荐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空腹服用可缩短阿司匹林在胃内的停留时间,进而使其顺利到达小肠。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服用的不是阿司匹林肠溶片,而是阿司匹林普通片,不存在上面的保护机制,那么就应该在餐后(饭后15~30分钟)服用。同时,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段服用阿司匹林,但必须注意的是,应在每天在同一时段规律服用。

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损伤风险随患者年龄和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因此对于伴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切记不要随意增加药物剂量,用药之后应当密切观察体征,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大便变黑等情况。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在应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建议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不要超过毫克/天。对80岁以上的人群不再推荐将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同时,在服用抗血小板药期间应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硝酸甘油吃对才有效

04

硝酸甘油是冠心病患者的常备药,什么情况下需要应用硝酸甘油?

林阳主任:硝酸甘油是硝酸酯类药物的一种,能够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能够通过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保护心脏;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缺血区心肌的供血量,从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能够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心室颤动发生率。

硝酸甘油一般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使用。对于那些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在运动或大便前也可以服用,以预防心绞痛的发作。两种情况下使用硝酸甘油的方法不同。

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患者应舌下含服半片或1片硝酸甘油。可每5分钟重复1次直至症状缓解。如果15分钟内服药总量达3片,而胸痛仍不缓解或者疼痛较之前加剧,应立即就医。但在急性心肌梗死伴低充盈压(收缩压≤90毫米汞柱)时禁止使用硝酸甘油。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使用硝酸甘油前应测量患者血压。

预防性使用硝酸甘油时,应在进行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发作的活动(如运动、大便)之前5~10分钟,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

目前用于患者日常自救的硝酸甘油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片剂和气雾剂。正确地使用硝酸甘油制剂,是保障药物可以快速发挥急救作用的关键。

硝酸甘油片(硝酸甘油舌下片):应将这类剂型的硝酸甘油药片放在舌下或口腔颊黏膜处含化,不可以咀嚼、压碎或吞服。成人一次用半片至1片,每5分钟可重复1片,直至疼痛缓解。如果15分钟内总量达3片后疼痛持续存在,应立即就医。

硝酸甘油喷剂(硝酸甘油气雾剂):使用时取下罩帽,摇匀,喷嘴朝上,喷嘴对准口腔舌下黏膜,揿压阀门,药液即呈雾状喷入口腔内。一般每次向口腔舌下黏膜喷射1~2揿,相当于硝酸甘油0.5~1mg。切记要将药液直接喷至舌下黏膜,切勿随唾液咽下。首次使用或用后放置1周以上再使用时,应先向空气中试喷,如遇喷不出的情况,请确认使用是否正确或检查喷孔是否堵塞。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急救时,为避免老年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而导致头晕摔倒的情况,建议尽可能采取坐位。

硝酸甘油片储存时应保存于原包装瓶中,每次用药后必须盖紧瓶盖,以免药效损失,并且要遮光,在阴凉处(避光且环境温度不超过20摄氏度)保存。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时也要注意,不要把药放在贴身的衣服口袋内,因为硝酸甘油在体温下会不稳定,药物会因分解而失效。

对于未开封的硝酸甘油,可按照药盒上的保质期使用。开瓶后的硝酸甘油片一般3~6个月会失效。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时,患者会略有烧灼或发麻感,如果没有这些感觉,可能提示硝酸甘油片已失效,建议立即更换。

硝酸甘油气雾剂的装置是一个受压容器,这类容器严禁受热、受撞击或在瓶上戳刺,即使药液用完后也应避免上述情况。硝酸甘油气雾剂一般也需要遮光,在阴凉处(避光且环境温度不超过20摄氏度)保存。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外出乘坐飞机,也不可将硝酸甘油气雾剂带上飞机或放入行李箱中托运。对于这种情况,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或舌下片。

服药时间有讲究

05

老年患者经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该如何安排药物的先后顺序?“早晨吃降压药,晚上服降脂药”有道理吗?

林阳主任:慢性病药物的服药时间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早晨吃降压药,晚上服降脂药”有一定的道理。

对于长效降压药,建议清晨服用,因为大部分人一天中清晨血压最高,早上服用降压药可降低血压晨峰。夜间休息属于人体静息状态,此时血压相对较低,若晚间服用降压药会出现低血压引发危险。中、短效降压药一般每天用2~3次,需要全天均衡时间服用。

常用的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他汀类药物可阻断肝脏合成胆固醇。因为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在夜间进行,所以此类药物在晚上入睡前服用最好。贝特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每日仅需服用一次,与餐同服即可。

降糖药种类较多,各类服用时间也不尽相同。患者应严格遵医嘱使用。

06

人上年纪,记性不好,忘记吃药在所难免。如果万一忘记按时服药了怎么办?该不该及时补服呢?

林阳主任:漏服药物后该不该及时补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降糖药伏格列波糖需餐前口服,服药后即刻进餐。因其作用机制是延缓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若餐中想起漏服可马上服用,如果吃完饭再补服的话,降糖效果就会减弱。再如,抗凝药物华法林只能每日服用一次,且每日固定时间服药,出现漏服后,4个小时内可及时补上,超过4个小时请勿补服,第2天继续正常剂量服药,且不能加倍用药。

有人忘记服药,有人可能是重复服药。用药前,一定仔细阅读说明书,看清药品成分,避免重复用药。尤其是中成药,成分有可能相同,几种药品同时服用时要特别注意。如果是一般药物,一两次过量服用危险不会太大。

抗菌药物、感冒药和退烧药等常用药物,多在病情突发时使用,所以经常会出现用错药的情况。这几类药物过量使用后总的处理原则是:一是注意当时的不良反应,避免意外伤害;二是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三医院就诊,根据情况进行输液、洗胃或者催吐等。

医者名片

林阳,主任药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管理中心总药师,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研究与流行病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医院药事部主任,研究型病房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I期临床研究室负责人。兼任中国药师协会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药学会药品综合评价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药理学会精准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协会整合药学分会会长等。《中国医药》《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等杂志编委,科技部“十三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子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发表研究论文余篇。

“健康大家谈”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健康科普知识,年初,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向社会公布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为动员专家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形成系列品牌,专家库管理办公室将开展“健康大家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系列直播活动”,由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具体实施,力争聚合国家级专家资源,打造精品科普栏目,并通过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矩阵进行推广,扩大权威科普内容传播。您也可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