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囊息肉的症状 [复制链接]

1#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是泛指胆囊内壁隆起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其他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病无此症状。

一、胆囊息肉的症状概述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1、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

2、胆囊息肉体积不断增大不变化逐渐减小

3、胆囊息肉数量不断增多不变化逐渐减少

二、胆囊息肉的特点

1、发病率逐渐增高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孕育了胆囊息肉的第一个特点-发病率逐渐增高。

2、隐蔽攻击性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

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胆囊息肉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医院的医生对此病认识不清或不认识,或不重视,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在诊断和认知上的盲点和诊断治疗的真空带,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

上述三点孕育了胆囊息肉的隐蔽攻击性特点。

3、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上世纪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三、胆囊息肉并发症

息肉样胆囊癌占9%~12%,BUS特征为10mm,单发为主(82%),多数位于胆囊颈部(70%),病变以中、低回声为主,约50%伴有胆石。具有上述特征时,应早期作根治性胆囊切除,应将胆囊管上下的结缔组织及胆囊床的纤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

四、胆囊息肉分期特点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1、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

2、胆囊息肉数量不断增多不变化逐渐减少。

五、胆囊息肉和胆结石的区别

1、胆囊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而超声图上常显示新月状、半月状或圆球形(以上图像似月蚀,因超声不能穿透结石全部,仅在结石表面及反射回来形成声像图)。

2、结石后缘有声影。超声在结石表面反射回去,结石后缘形成超声波的空缺区,因此结石强光团的后缘出现一个长条形的无回声暗区,称结石后缘声影。

3、当翻动身体时,结石随体位向胆囊低位方向移动,即声像图上可见强光团随体位向重力方向移动。

4、胆囊息肉:胆囊壁局部出现一球形低回声成中等回声团块向胆囊腔内突出,常有蒂。位置固定,不随体位移动而变化。

五、胆囊息肉早期症状

CPs病人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此类病人应予定期BUS随访(3~6个月)。若出现明显症状或PLG迅速增大时才考虑手术。如届时胆囊功能良好,可作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往往10mm(82%),以多发性为主(75%)。外观呈桑葚状,蒂细如线,质脆易落,因而很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则可作腹腔镜胆囊切除(LC)。

良性非胆固醇性PLG占35%,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但与胆囊炎症相伴,多数有临床症状。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因此,一经查获宜及时手术切除,以明确病理性质。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不断增大不变化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不断增多不变化逐渐减少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胆囊息肉手术价格是多少

胆囊息肉何种情况下需考虑手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