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顺利通过国家级标准版心衰中心认证 [复制链接]

1#

6月5日,在第十二届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上,医院团队通过认证,捧回又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国家级标准版“心衰中心”。

这是舟山首家通过“中国心衰中心”(标准版)医院,也是医院在创造“边溶栓、边转运、早期介入”的海岛模式胸痛中心后,又一次成功创立具有海岛特色的心衰中心,并获国家级认证。

建立心衰中心让每一颗心脏得到更恰当的治疗

什么是“心衰”?心衰,全称心力衰竭,系“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通俗理解每个人的心脏中都有一个“水泵”,健康运作的“水泵”可以持续不断地将血液输送至全身,而“心衰”则是“水泵”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最常见的表现为“气喘吁吁”。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国雄告诉记者,治疗心衰是个长期的过程,但我市普遍存在治疗手段不规范、长期管理及教育缺乏、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差等问题,导致患者1年内反复多次住院成常态,5年内生存率低。为了让海岛心衰患者能得到更恰当的治疗,医院积极响应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心力衰竭分级诊疗技术方案》;于同年12月5日成功进行网上注册;年1月20日,在全市率先启动心衰中心的建设。

建设有序推进,成效逐渐显现。据统计,医院心衰中心建成后,该院心衰患者3个月内的再住院率由14%迅速下降至6%,大大改善了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衰是慢性疾病,心衰中心的建立有两大目标。”陈国雄介绍,一是希望减轻患者的痛苦,二是延长患者的寿命。

院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心衰表象在心,但治疗远不止于心。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是心衰中心的核心。

依循这样的思路,医院对照“中国心衰中心”(标准版)积极整合心内科、胸心外科、膳食营养科、放射诊断中心、精神科、康复医学科以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与公共卫生处等多部门多学科,建立多方协作团队,优化流程、共同管理。“标准版的难度比基础版更高一层,医院认真对照标准版要求,赴异地学习考察,并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培训,逐步开展心衰中心建设,目前取得显著成效。”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红娜介绍。

“心衰中心未建成之前,如果有病人感觉到不舒服,通过门诊入院检查后需要做心脏B超,可能会存在等待三至五天的情况。”陈国雄介绍,心衰中心建立后,整合多学科资源,优化诊疗流程,为患者大大节约看病成本,比如超声诊断中心可通过心衰中心收到病人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快地完成检验流程。

心衰病人的治疗牵涉到患者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康复锻炼等多个维度,对此医院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心衰治疗的培训。“紧急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多学科开展床边诊疗,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精准度,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综合能力和效率都大大提高。“陈国雄介绍。

心衰患者住院期间,心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周圣春还会带领护理团队对住院患者进行1周1次的患者教育,教会他们回家后如何饮食,如何监测尿量、血压、心率,如何正确服药和合理运动。

院外跟踪随访降低病人反复发病率及再住院率

心衰是一个慢性疾病,除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外,还需要患者本身的自我管理,心衰后大量喝水、感冒、劳累、情绪激动、随意停药等情况,均有可能诱发心衰加重。医院心衰中心完善心衰患者的长期跟踪随访流程和机制,手术、康复两手抓,确保心衰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曾有个85岁的老婆婆患者,出院时恢复得好好的,结果还没一个月又住进来了。”陈国雄回忆说,医生仔细找原因,发现老婆婆常年和老伴住在一起,两位老人记性都不太好,常常忘了吃药,这才导致心衰复发。“趁着老人再次住院,子女过来陪同,我特地和他们开了交流会,希望他们能轮流照顾老人,并交代了注意点。”

为了更好地跟踪出院病人病情,心衰中心成立后,心衰患者有了专属病例,记录其住院期间的一系列情况。为此,医院还特别购买了随访提醒软件。“人工记录难免有所遗漏,软件则会自动提醒,在快到1个月时,软件就会提醒医护人员该打电话让病人来按时复查了。”王红娜打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