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5):~
作者:许韩波*,黄燕洪单位:医院药学部,广东普宁_
摘要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左卡尼汀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年1月至年10月于医院药学部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照接受药物治疗不同分为2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其余抗心力衰竭治疗措施完全相同。用药结束后3d,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疗效相关指标、心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炎症指标水平、6min步行距离及心肺运动试验参数。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
结果用药结束后第3天,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平均动脉压、心率、血乳酸值及血尿酸均低于对照组,24h尿量和组织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用药结束后第3天,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用药结束后第3天,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结束后第3天,观察组峰值代谢当量、峰值能量代谢当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耗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无氧阈时代谢当量差异、峰值耗氧量及6min步行实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左卡尼汀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推测其可能作用机制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心力衰竭通常是由于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性发展而成的终末期疾病。随着心脑血管发病率的上升,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1,2]。心力衰竭患者除了表现为心脏的收缩或者舒张功能减退,还常常伴有活动耐量的下降。有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对运动的不耐受,易疲劳,但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输出量并不能很快提高其运动能力,这表明心力衰竭患者除了心功能的下降,也存在着运动功能降低[3]。因此,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除了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之外,还需要针对骨骼肌的功能障碍进行干预。但是,目前临床上针对这部分患者主要是进行运动干预,比如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但是有很多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功能较差并不能耐受。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还有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随骨骼肌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4,5]。根据既往研究,能够干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过程的药物主要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类药物如培哚普利等,而且左旋肉碱已被证明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对心力衰竭动物的骨骼肌有保护作用[6-9]。那么,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是否可以通过上述途径提高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骨骼肌功能障碍从而提高其运动耐量。基于此,本研究以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培哚普利联合左卡尼汀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0月于医院药学部进行治疗的9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接受药物治疗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8例。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心力衰竭≥5个月;(2)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其他器官衰竭;(2)认知功能、神经系统障碍;(3)恶性肿瘤;(4)合并急性心肌梗死;(5)参与研究前3个月接受过其他治疗;(6)纽约心脏协会分类Ⅳ级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基础疾病、心功能情况及心力衰竭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Table1Comparisonofbaselinedatabetweentwogroups(n=48)
NYHA:NewYorkHeartAssociation.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培哚普利[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治疗,每日起床后口服,2mg/次,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至4mg/次,持续治疗7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SIGMA-TAU公司,意大利,国药准字H]治疗,10~20mg/kg,溶于5~10ml注射用水中,2~3min1次静脉推注,每天1次,持续治疗7d。
1.3观察指标
1.3.1用药前、用药结束后第3天2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采用超声心动仪对2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脑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水平、血乳酸值和血尿酸比较,记录并监测组织血氧饱和度(tissuebloodoxygensaturation,StO2)、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nre,MAP)、心率(heartrate,HR)、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
1.3.2用药前、用药结束后第3天2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2组患者接受用药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进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
1.3.3用药前、用药结束后第3天2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及心肺运动参数比较2组患者接受用药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5ml,经过离心处理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组患者的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human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用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组患者用药前、用药结束后第3天LVEF、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用药结束后第3天LVEDD、BNP、MAP、HR、血乳酸值及血尿酸均低于用药前,24h尿量及StO2高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结束后第3天,观察组LVEDD、BNP、MAP、HR、血乳酸值和血尿酸均低于对照组,24h尿量和St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2)。
表22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Table2Comparisonofefficacyindexesbetweentwogroups(n=48,
LVEF: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DD: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StO2:bloodoxygensaturation;MAP:meanarterialpressnre.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P0.05;